- 主题:关于安史之乱后大唐衰落的原因
我觉得唐王朝至少应该拿出钱来自己招募新军,连很多节度使都有这个觉悟,
唐朝的皇帝却不去做,挺让人奇怪。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中唐以后皇室也不可能按forgauss说的搞。
: 两个原因:
: 1. 宗室典兵后,典兵者对皇位的威胁。
: 有唐一代,从开基到灭亡,没有一次皇位变更不
: 是刀光剑影,血流满地。forguass是为唐宗室考虑,
: 皇帝一般首先为个人考虑……
可以参考北魏,宗室典兵为什么没有对皇室造成很大威胁。
: 2. 唐室已经腐烂了。百年承平,宗室贵族于逸乐,
: 就算历经丧乱,江南钱财滋养长安繁花,堕落的风
: 气已经渗入到贵胄子弟的骨头里去,哪里可能再振
: 作。
还是有好几个皇帝想有一番作为的,但似乎思路不对,所以每次都是形势好了一下,
之后急转直下,变得比原来更糟。
--
FROM 159.226.47.*
德宗如何算中兴??我看算中衰还差不多。
【 在 guoxue (国学)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正常啊,唐德宗时候的中兴,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中兴之一呢
: 另外,我个人读资治通鉴的感觉,大家最好不要把唐末的几个皇帝当
: 中央政权看。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还能支撑那么多年了。
: ...................
--
FROM 159.226.47.*
我觉得为什么大家都怕皇族呢?难道宦官、武将带兵就不会叛乱吗?
五胡十六国时期,各小国中皇族带兵的不少吧,虽然有叛乱,但大多数还是起到了
稳固政权的作用。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皇子也多带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觉得对皇族关键还是怎么使用的问题。
【 在 olives (风~做人要厚道) 的大作中提到: 】
: 嘿,皇帝最怕的就是皇族带兵
: 这是最忌讳的,宁愿宦官带兵,宦官带兵因为没有后代,最多一代
: 但是皇族如果带兵,又打出来点名堂,估计利马就要篡权了
: ...................
--
FROM 159.226.47.*
自己募兵是有困难,但唐朝的皇帝似乎根本没往这方面考虑,满足于利用宦官、
朝臣、藩镇等各种势力互相牵制。其实这种方法不过是权益之计罢了,解决
不了根本问题。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皇家名义尊崇,用人用钱皆有制肘,
: 十六坊处于宦官监控之下,亲族不能
: 实际掌握军权,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中
: ...................
--
修改:forgauss FROM 159.226.47.*
FROM 159.226.47.*
可是其他朝的皇帝都拥有对军队直接的权力,可以任意更换指挥官,
唐朝皇帝能做到这一点吗?
没有这种权力,一个王朝灭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因为皇帝只能用威望而不是
实力来调动自己的部下,而中国古代社会还是凭实力说话的。
另:皇帝招兵有什么不对吗?朱棣、曹操、刘备、刘秀,到了那么高的地位,不还是
经常直接参与军事行动吗?
【 在 sayinger (言者)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朝不是这样,要管理一个这样庞大的帝国,怎么可能亲自去啊。
: 哪个皇帝不是得利用各种势力互相牵制,这根本就是常态,不是什么权宜之计。
: 皇帝领兵才是权宜之计呢——无将(姜) ^_^
: ...................
--
FROM 159.226.47.*
我的观点和你的一致,皇帝可以不直接指挥部队,但必须对部队拥有管理权和人事权。
简单的说就是,皇帝可以撤换军队的指挥官,可以直接对军队的战略方针下命令。
唐朝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具备人事权,即使征调节度使入朝,也不能决定下一任
节度使的人选。
当时唐朝面临的情况,除了重新募兵组成新军,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收回军队的人事权了,
因为藩镇军队的中上层军官宁愿支持藩镇独立,而不愿受中央指挥。
【 在 kangaroo (一切皆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声明一点,forgauss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所以我说的只是我的想法。
: 直接控制,就是直接向这支军队下达任何命令,可以是行军、交战、后勤等等各个方面的命令。这个定义很清楚吧?
--
FROM 159.226.47.*
安史之乱后唐朝保留藩镇并不是为了对付外患吧。
为了瓦解河北的叛军,唐王朝采取了招安政策,默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领地,
同样,对有功平叛将领的地盘也要加以保证。
由此就产生了两批节度使,最终衍生为中晚唐的藩镇割据。
【 在 mlhs (mlh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衰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
: 1。外因是外部势力主要是西边的吐蕃和东边的契丹,朝廷必须有能力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
: 的进攻。一中央集权的方式组织防御(或进攻)的代价非常大,效果也不好。虽然在建国
: 初期对突厥取得了成功,但更多时候,尤其是长治久安之后,这种中央集权的效果特别差
: 。一直没有解决东西两边的威胁。以后宋、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 2。内因是朝廷为了抵抗这两股强大势力的进攻,采取了向地方放权的藩镇政策。在安史之
: 乱之前,朝廷在边境地区设置的藩镇是很有效的国家屏蔽,打得吐蕃、契丹和奚抬不起头,但由于内地没有相应的制衡力量,所以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刚结束的时候,朝廷本来有取消这一政策的机会,但他们还是保留了藩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部势力对唐朝的严重威胁程
--
FROM 159.226.47.*
nod
本来就不存在党争。
李德裕无党,牛僧孺是被利用了。
【 在 sprince (海东青)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觉得,“牛李党争”这个说法真是冤枉牛僧孺和李德裕了
: 说冤枉了牛僧孺,是因为所谓“牛党”实际上应是“李党”,不过这个“李”指的是李宗闵
: 李宗闵虽是科举出身,但从未恪守过夫子“君子不党”的古训,相反,他本人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派阀,牛李党争很大程度上是被他搞起来的。之所以说“牛李”,我估计可能是因为“李李”不好听:P
: ...................
--
FROM 159.226.47.*
唐朝的皇帝还是有自己的私房钱的,比如德宗那两个臭名昭著的大库。
【 在 anamnesis (从精通到入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得有足够地盘收税
: 得节制行政费用
: 晚唐是前者被削弱
: ...................
--
FROM 15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