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轮子兵法 第一篇:倚多为胜4
各个击破本来就在于调动敌军+速度优势
这次调动的任务由于明军的不清楚后金强弱而大胆分兵造成了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体现速度方面的优势问题了
机动方面优势包括情报获取上的优势、行军转移优势、作战方面的进程速度优势
清理战场速度优势等了
其实说到后金军,作战速度方面在当时很难占到什么明显便宜,不过既然集中军力,加上知道自己不可能失败后再起(因为一旦失败就会导致族灭),加上战场上杜松本人居然可以赤膊上阵导致主帅先亡,战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在后来的战斗中,同样有上面说得问题
对马林是马林自己分兵,对刘綎是利用了刘綎信息不畅的劣势诱导分兵
可以设想如果当时马林和刘綎没有被调动,那么后金军的困难会大不少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萨尔浒之战:机动性的不对称
: napolen
: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建立政权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
: 胜多”的战役。这一战中,6、7万后金军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以各个击破的战术,将分
: 四路而来的近十万明军(含13000朝鲜军,2000叶赫军)一一击破。其中杜松、马林、刘
: 铤三路军队均全军覆没,李如柏军侥幸逃脱,但在溃退过程中也损失惨重。萨尔浒之战中
: ,明军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一十余人,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而后金军损失据估计
: 不超过五千人。
: 萨尔浒之战历来被看作是各个击破战术的范例,努尔哈赤在此战中的名言“凭尔几路来,
: 我只一路去”更成为了后世兵家常常引用的对各个击破战术的标准注解。在许多军事历史
: 作品中,对于此战都有详细的论述。对于明军惨败、后金军大胜的原因也有着各种各样的
: ...................
--
FROM 219.224.169.121
分兵的好处就是可以同时打击敌人多个目标
可以让敌人顾此失彼
而且从寻找敌人主力的目的看概率也大一些
你想步兵部队如果就一股前进
对方自然是坚壁清野,让小股骑兵骚扰,寻找机会
切断补给,感觉就很可能像明朝土木之变一样
就算有五十万军队也没有用
当然如果用兵得当的话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总之分兵有分兵的考虑,至于宋为什么分兵不是很清楚
【 在 yunmz (云梦泽)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伐辽好象也是分兵进击被打败的吧?
: 实在不能理解这些战争中的分兵行为
: 或许是为了实现将领间的牵制以免拥兵自重,兵变陈桥?
: 但代价实在大了点。。。。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8.107.149.251]
--
FROM 219.224.169.121
感觉这些都没有绝对的标准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关键看怎么运用了
【 在 yunmz (云梦泽)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策略是占据绝对优势一方采取的吧?
: 没有绝对优势的一方采取分兵策略的弊端似乎比其获益量更大些
: 当然我是说一般情况。。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8.107.149.251]
--
FROM 219.224.169.121
第二个一般都容易被忽略
不过运气好的话可能会牺牲一部分还是获得胜利
倒霉的话就全军覆没;了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分兵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 1、我军兵力必须占有很大的优势,保证分兵后每支军队面对敌军都不出于
: 劣势(像萨尔浒那样分兵,纯属瞎分)。当然,如果我军机动性和战斗力比较强,
: 数量可以相对少一些。
: 2、各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并设一个中央指挥部全权指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
: 只要战场纵深大一些,敌人就可以很方便的各个击破。
--
FROM 166.111.79.13
sigh
这样做焉能不败
【 在 fairburn (白开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的国策重文轻武,不给一个武将有造反的机会,
: 必然不会让任何武将手握重兵。
: 所以分兵是和宋的国策一致。
--
FROM 166.111.79.13
所以还是防守比较好
反正签订了和约
对于西夏只需要封锁就可以了
进攻不足,防守还是不错的
【 在 fairburn (白开水)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得很对呀,所以我们看宋一朝
: 那个真叫败的一塌糊涂。
--
FROM 166.111.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