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长平之战的死法
我不是学历史的,最近看柏杨《中国人史纲》中关于长平之战中一段
“惨剧发生在赵军投降之后,白起命这四十万饥饿疲惫、得庆再生的俘虏,进入长平
关附近一个名为“杀谷”的深谷之中,把各口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像
暴雨一样的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活埋葬,只有二百四十人被释放回国,传布这
场恐怖消息。”
而电视片《复活的军团》中说有出土几十人的大坑,疑为长平的坑杀现场,
我的问题是,史料上有没有关于当时的详细记载,
到底是一次性的全埋在山谷中,还是挖了很多坑分别埋的,逻辑上看,后者成本太高。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不知道算不算历史问题,如果不合适,请版主删掉:)
--
FROM 159.226.40.*
目前还没有定论吧,而且关于是否四十万人还有争论吧
【 在 invoker (junkDNA)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是学历史的,最近看柏杨《中国人史纲》中关于长平之战中一段
“惨剧发生在赵军投降之后,白起命这四十万饥饿疲惫、得庆再生的俘虏,进入长平
关附近一个名为“杀谷”的深谷之中,把各口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像
暴雨一样的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活埋葬,只有二百四十人被释放回国,传布这
场恐怖消息。”
而电视片《复活的军团》中说有出土几十人的大坑,疑为长平的坑杀现场,
我的问题是,史料上有没有关于当时的详细记载,
到底是一次性的全埋在山谷中,还是挖了很多坑分别埋的,逻辑上看,后者成本太高。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不知道算不算历史问题,如果不合适,请版主删掉:)
--
FROM 202.113.16.*
前两天看过一个文章
说从挖掘出来的尸骸来看 应该不是活埋
大部分是杀死之后 埋上浅浅的一层土
还有人数上
从当时赵国的人口来看
40万的壮丁好像也有点不太可能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目前还没有定论吧,而且关于是否四十万人还有争论吧
: 我不是学历史的,最近看柏杨《中国人史纲》中关于长平之战中一段
: “惨剧发生在赵军投降之后,白起命这四十万饥饿疲惫、得庆再生的俘虏,进入长平
: ...................
--
FROM 134.91.239.*
历史上所有的坑杀,很少有完全活埋的。
大多数都是边杀边埋,因为大规模的活埋需要非常严密的组织,时间也比较长,
不如分散屠杀方便。长平之战,估计也是秦军将赵军分成几部分进行屠杀,
之后草草掩埋。
另,柏杨这个人经常口无遮拦的放炮,他说得话不太可信。
【 在 invoker (junkDN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是学历史的,最近看柏杨《中国人史纲》中关于长平之战中一段
: “惨剧发生在赵军投降之后,白起命这四十万饥饿疲惫、得庆再生的俘虏,进入长平
: 关附近一个名为“杀谷”的深谷之中,把各口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像
: 暴雨一样的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活埋葬,只有二百四十人被释放回国,传布这
: 场恐怖消息。”
: 而电视片《复活的军团》中说有出土几十人的大坑,疑为长平的坑杀现场,
: 我的问题是,史料上有没有关于当时的详细记载,
: 到底是一次性的全埋在山谷中,还是挖了很多坑分别埋的,逻辑上看,后者成本太高。
: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不知道算不算历史问题,如果不合适,请版主删掉:)
--
FROM 159.226.47.*
长平之战,双方参战人数到底多少,目前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论证?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所有的坑杀,很少有完全活埋的。
: 大多数都是边杀边埋,因为大规模的活埋需要非常严密的组织,时间也比较长,
: 不如分散屠杀方便。长平之战,估计也是秦军将赵军分成几部分进行屠杀,
: ...................
--
FROM 61.51.86.*
好像没有,电视剧编导们于是发挥想象,说什么秦军一上来就动用了举国之兵
与廉颇对峙。而赵国方面也是出动了四十多万人。
后来赵国后勤跟不上,所以速战派占了上风,廉颇下台。
我觉得最开始双方对峙的兵力不是很多,赵括接替廉颇后,赵军有一次大规模增兵,
白起上任后,秦军肯定也有相应征兵。秦军围困住赵兵后,最后一次大规模征兵。
【 在 holmes (似已远去的刻骨铭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平之战,双方参战人数到底多少,目前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论证?
--
FROM 159.226.47.*
根据战争双方都会互相夸大战斗力得原则,我认为没有
赵军最多可能十万,秦军在最后一次增兵后可能达到五十万吧,因为当时是全国
动员,所有得男丁都要开赴战场,除掉后勤部队,应该差不多,因为要全部包围
发狂得赵军,差不多要五倍得兵力吧,全是胡诌得拉,呵呵
赵括应该并没有历史上写的那么窝囊,廉颇开始的坚守不战也有一定的缺陷。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好像没有,电视剧编导们于是发挥想象,说什么秦军一上来就动用了举国之兵
与廉颇对峙。而赵国方面也是出动了四十多万人。
后来赵国后勤跟不上,所以速战派占了上风,廉颇下台。
我觉得最开始双方对峙的兵力不是很多,赵括接替廉颇后,赵军有一次大规模增兵,
白起上任后,秦军肯定也有相应征兵。秦军围困住赵兵后,最后一次大规模征兵。
【 在 holmes (似已远去的刻骨铭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平之战,双方参战人数到底多少,目前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论证?
--
FROM 202.113.16.*
赵括主战也许有一定道理,但主动出击又被秦军断了后路,就是他的问题了。
他是典型的不知己不知彼。
廉颇至少对自己的能力很了解,知道打野战不是秦军的对手,先守。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战争双方都会互相夸大战斗力得原则,我认为没有
: 赵军最多可能十万,秦军在最后一次增兵后可能达到五十万吧,因为当时是全国
: 动员,所有得男丁都要开赴战场,除掉后勤部队,应该差不多,因为要全部包围
: ...................
--
FROM 159.226.47.*
呵呵,确实是胡诌。
秦根本没有全国动员,不是全国所有的男丁都上了战场,全面动员的只是河内地区所有十五岁以上男子...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战争双方都会互相夸大战斗力得原则,我认为没有
: 赵军最多可能十万,秦军在最后一次增兵后可能达到五十万吧,因为当时是全国
: 动员,所有得男丁都要开赴战场,除掉后勤部队,应该差不多,因为要全部包围
: 发狂得赵军,差不多要五倍得兵力吧,全是胡诌得拉,呵呵
: 赵括应该并没有历史上写的那么窝囊,廉颇开始的坚守不战也有一定的缺陷。
: 好像没有,电视剧编导们于是发挥想象,说什么秦军一上来就动用了举国之兵
: 与廉颇对峙。而赵国方面也是出动了四十多万人。
: 后来赵国后勤跟不上,所以速战派占了上风,廉颇下台。
: 我觉得最开始双方对峙的兵力不是很多,赵括接替廉颇后,赵军有一次大规模增兵,
: 白起上任后,秦军肯定也有相应征兵。秦军围困住赵兵后,最后一次大规模征兵。
--
FROM 202.205.10.*
【 在 icepiao (ice)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关于长平之战的死法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Jul 6 13:03:42 2004), 站内
:
: 根据战争双方都会互相夸大战斗力得原则,我认为没有
: 赵军最多可能十万,秦军在最后一次增兵后可能达到五十万吧,因为当时是全国
: 动员,所有得男丁都要开赴战场,除掉后勤部队,应该差不多,因为要全部包围
: 发狂得赵军,差不多要五倍得兵力吧,全是胡诌得拉,呵呵
肯定不用的,史记上不是说只是断了赵军的粮道吗,可没说全部包围
: 赵括应该并没有历史上写的那么窝囊,廉颇开始的坚守不战也有一定的缺陷。
:
: 【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没有,电视剧编导们于是发挥想象,说什么秦军一上来就动用了举国之兵
: 与廉颇对峙。而赵国方面也是出动了四十多万人。
: 后来赵国后勤跟不上,所以速战派占了上风,廉颇下台。
:
: 我觉得最开始双方对峙的兵力不是很多,赵括接替廉颇后,赵军有一次大规模增兵,
: 白起上任后,秦军肯定也有相应征兵。秦军围困住赵兵后,最后一次大规模征兵。
:
: 【 在 holmes (似已远去的刻骨铭心) 的大作中提到: 】
: : 长平之战,双方参战人数到底多少,目前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论证?
:
:
: --
:
:
:
:
: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02.113.16.*]
--
FROM 61.14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