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晚清宪政
我觉得由清政府来搞宪政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凡君主立宪,首先就要确定由谁来当这个君主。这个君主必须是属于多数民族
且历史悠久,清政府属于少数民族,何况在它的统治下,民族不平等还是颇为明显
的,汉族当然不满。所以由这样这个皇族来担任永久存在的君主,汉人肯定不答应。
而且中国在满清的治理下屡屡被列强打败,签订了无数不平等条约,甚至说出一些
连满人都觉得可耻的卖国言语来,这样的皇族在中国有何威信可言?
你要想永久占据君主这个宝座,至少要有些贡献,为人民做点事,否则谁会服你?
同样的原因,因为威信不足,袁世凯搞君主立宪也成功不了。
看看其他各国的君主立宪,君主往往都有很高的威望,长久的历史,同时首先是
站在多数民族一边。
所以说清政府如果真想君主立宪,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彻底消除满汉差别,让满族完全融入汉族。
2、消除满族所享有的种种特权,满汉平等,同时还应该更照顾汉族一些。
而如果清政府真这么作,肯定闹得众叛亲离,估计立宪还没成功自己就先亡了。
所以清政府无论如何不会这么搞的。
中国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没有一个众望所归的家族来做君主,所以君主立宪怎么
搞也成功不了。谁敢当皇帝,谁就是反对共和,就是窃国大盗。
【 在 napolen (三次苏联英雄胜利勋章获得者苏联元帅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辛丑之后,清政府举行了一系列新政活动,包括派5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宣布以12年为期,
: 预备立宪,成立宪政研究院,各省资议局等等
: 对晚清宪政的成败有两种看法:
: 传统主张认为晚清宪政不完全而且进度太慢,让人怀疑清政府立宪的诚意,以致对清政府
: 丧失信心,最终选择革命的道理。因此,要维护统治,清政府应该立宪更快更早
: 另一种主张认为清政府在没有解决民生问题的情况下就来试图解决民权问题,生活在水深
: 火热中的民众一旦能够出头说话,必然会更加反对政府。因此,新政的许多举措,如新军
: 、留学生、资议局等等实际上都起到了推动革命的作用。而在短期内,民生问题和民权问
: 题是相对独立的,在集权政体下短期内实习经济繁荣,改善民生的例子很多。清政府应当
: 效法那些政权,先努力解决民生,再来搞宪政改革。因此,清政府急于走立宪道路是根本
: 错误的
: ...................
--
FROM 159.226.47.19
贝尔纳多特是特例,当时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阶段,瑞典国王无后,担心王位不保,
所以才认贝做义子,希望借此讨好资产阶级,使他的王朝能够继续下去。
另一方面,贝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成为瑞典皇储后立功很多,所以才得到了
瑞典人的承认。他本人虽不是瑞典人,但于是首先替瑞典利益着想。(满清政府
恰恰相反,虽然皇帝们一个个都汉化的差不多了,可首先考虑的还是满族贵族的
利益,如此王朝,如何能获得汉族的认同?)
荷兰那个就更不用说了,欧洲近代史各国通婚很多,各国王族互相继承的事就更多了,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还当了西班牙的国王,其后裔一直保持到现在,但是,虽然
他们是法国人,但一旦担任西班牙国王,就把西班牙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也就是代表西班牙
多数民族的利益。同理,现在的英国皇室来自德国,但一战为了脱离与德国的关系,
连家族的姓都改了,可见他们真正明白,想要维持自己君主的地位应该怎么做。
【 在 zukov (张三)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一定吧,贝尔纳多特是法国元帅,让瑞典人请去当国王,这是怎么
: 回事啊?英国立宪的王室来自荷兰,跟原英国王室不过是姻亲,这也
: 不是什么长久历史,多数民族吧。
--
FROM 159.226.47.19
满清对汉人的压制要比北魏严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满清政府没本事,
丧权辱国,所以毫无威望,真要立宪也不会让他来当君主。
【 在 huhan (闲快活)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一回事,清朝、北魏是某个少数民族集团对于多数民族的统治,
: 不是欧洲那样仅仅皇室血统问题。北魏汉化与否,鲜卑人和汉人仍然是
: 两个阶层的民族。
--
FROM 159.226.47.19
即使牢牢抓住枪杠子,再出几个牛皇帝,也不过苟延残喘几十年罢了,当时
连满族人自己都看出大清国要亡的趋势了。
【 在 luker (Lurker少个r)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末老百姓生活并不坏,比起其后数十年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甚至还是幸福的
: 清亡的主要原因还是枪杆子没有牢牢抓住
--
FROM 159.226.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