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人,和辛弃疾是好朋友,(当然能力是远超辛弃疾的)思想磅礴,有不可一世之慨
,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其能主持南宋政局,则蒙古金以及西夏很可能被一锅端,毛
泽东75年曾因为陈亮的一首<念奴娇.登多景楼>而大哭,虽然不知其中原由,但是可知英
雄相惜之情,本人以下疏懒,所以并不想做更为详细的描述,因为陈亮的思想和志向都
非一般人所能测度和理解。不过只想抛砖引玉,希望哪位朋友好好的写写陈亮。
附: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
,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树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他的思想已经超越春秋战国的很多人,包括孔子,
其它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你自己找书来看吧,
陈亮已经对如何组织社会并改变社会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他有能力推进社会前进和改变历史,但是南宋的皇帝虽然一向对他爱护有加,
却从未委以重任,以至于他没办法施展他的才华,
无奈之中在生命的晚期才参加了科举,并获得了状元,
但是次年就在赴任途中死去了。他曾经站在世界历史的最高点,
但是时事并没有给他创造一个实行他的理想和抱负的机会。
转一篇现成的短传:
陈亮(1143~1194)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字同有,号龙川,后改名同,永
康人。才气超逸,下笔数千言立“就、关心国家大事,古今用兵,好言“霸王大略,兵
机利害”,著《酌古论》,遍交一时豪杰。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亮入大学,翌年
上《中兴五论》,力主抗金,反对议和。痛陈:“国家之耻不得雪,臣子之愤不得伸,
天地之正气不得而发泄也。”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情
矣。”并提出为了抗金,必须节浮费、斥虚文、严政房七惩好吏公、此论未得孝宗重视
,即回到永康,杜门读书,著,述达十年之久。淳熙五年(1178),亮改名同,又向孝
宗三次上书,极言时事,力主抗金,劝帝“痛自克责,势必复仇,以励群臣、以振天下
之气,以动中原之心。”孝宗赫然振动,欲耀之官,亮笑谓:“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
基,宁甩以博一官爵!”并渡江而归,光宗绍熙四年(1193)秋,亮应礼部试,举进士
第一。光宗召见,赐诗。亮和诗有“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之句,以示抗
金之志,至老不衰。授建康府金判,未上任,病死,年五十二岁,溢文毅。
陈亮为学无所师承,在学术史上“异军突起”。以布衣而,纵论天下事。言论
是政治言论,也是哲学言论,其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能讲“儒者之所未讲”,提
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
事物之间者也。”他批判主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与朱嘉作长期的关于“王霸义理”
的大辩论,反对朱熹的“道在物先、“理在事先”、“存大理、灭人欲”的唯心主义道
统论说,提出“道在物中”、“理在事中、“千途万辙,因事作则”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点;反对朱熹的空谈“义理”、“心性”,而讲求“救时”、“济事”的功利,他的反
理学斗争,对当时和以后的思想界,都有重大影响。
陈亮的词,慷慨激昂,风格豪放。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当
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万里腥檀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
问,赫日自当中。”表现了一生力主北伐的政治抱负。他的政论更是笔锋犀利,气象万
千。他曾启许:“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井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
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著作有《龙川文集》、
《龙川词》等传世。
--
FROM 222.2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