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一下以步克骑的问题吧
车侧面的挡板
阵内没有盾
【 在 mdbpn (抵制有导演的戏曲曲艺!)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一下。
: 你的阵抵抗弓箭的方法是车前的斜面?然后用阵内的弓箭来限制敌人的弓箭?
: 以及阵内的人每个人的盾么?
: ...................
--
FROM 202.119.14.*
蒙古西征的骑射手呢
是这样的
不过汉族对游牧民族作战
后勤一般在城市
不容易被摧毁
如果面对中原的敌人
这种军队是没有用的
【 在 kangaroo (袋鼠^从头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骑射手显然不是步弓手的对手
: 在西班牙的战术里,重步兵有轻步兵保护,根本不怕骑射手
: 你没看懂我的话。
: ...................
--
FROM 202.119.14.*
小阵间的互相保护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战例还是让敌人冲入“排城”了。
: 手推车阵如何防止敌人各个击破?
--
FROM 202.119.14.*
【 在 kangaroo (袋鼠^从头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蒙古西征的骑射手遇到了代表西欧最高战术水平的军队了么?
不能假设,不过我觉得蒙古人赢面高一些不发动突击时
长矛不发挥实际用途
而步兵队型的高密度在弓箭对抗中可能不算很有利
瑞士长枪兵也不是披重甲的步兵
: 后勤可是一条线啊.....
只讨论战术上能够对抗吧
战役活动上步兵先天机动力不足
没有车阵的步兵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
修改:anamnesis FROM 202.119.14.*
FROM 202.119.14.*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杜普伊
【 在 mdbpn (抵制有导演的戏曲曲艺!)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能不能给点关于瑞士和西班牙那些的详细介绍?或者精华区位置/文章号?bow
--
修改:anamnesis FROM 202.119.14.*
FROM 202.119.14.*
在14、15世纪期间,重骑兵的作战能力不仅受到了英国长弓的威胁,而且还遭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猛烈冲击,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途。在一个半世纪里,由瑞士山民组成的长矛方阵曾多次击败了先是奥地利后是法国勃艮第的骑兵。随着黑火药兵器的日益发展,骑兵越来越经不起训练有素的步兵的袭击。
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随着瑞士反抗奥地利公爵的统治,争取自身独立斗争的发展,它象英国发展长弓那样,把长矛变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兵器。当然长弓跟长矛有着很大的区别。长弓基本上是一种单兵使用的武器,弓箭兵的技术也就是一种单兵技术,而瑞士长矛兵则与此不同,他手执长而不灵便的长矛,一旦离开了他的队列,则既无用武之地,又会变得孤立无援。跟英国弓箭手一样,瑞士长矛兵从小就开始技术训练,目的是要使他成为方阵中一名动作熟练而称职的士兵。这样一支军队的创建,并不是哪一个非凡天才的杰作,这一点是很有意义的。
瑞士长矛兵都是些体格强壮的山民(自治市的公民或庄稼人),他们均属自由民。在瑞士方阵大发展的初期,他们出于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自己小国(或州县)的爱国心而操戈从军。当时方阵所用的主要兵器长矛,经过15世纪前的一个世纪的改进,其长度达到了20英尺。矛的端部有三英尺长的一段用铁制成,以防止它被敌人的砍刀或战斧砍断。在方阵的正面往往形成一道由四至六排长矛兵组成的密集长矛屏障,除非敌人有类似或更长的兵器,否则是无法突破的。瑞士长矛兵很少披带盔甲,只有前几排的士兵有时佩有胸铠。
进攻时,长矛兵手持的长矛往往稍高于肩部,矛头微微向下。采取这样的姿势可以得到极大的向下插刺的力量(瑞士人很少接受剑术训练,他们主要依靠兵器的强大冲击力),这对敌人来说,要想不受任何伤害把矛头挡向上方就更加困难,而且不因矛柄后坐的力量而可能伤及身后的士兵。防御时,头排士兵将矛柄支在地上,柄端顶住右脚,稍往上一点则靠近左腿膝部,左手前伸握住矛杆,矛头与胸高相平。后面几排仍保持进攻的姿势,四至六排以后的士兵则将长矛直立于地,随时准备走向前去替补倒下士兵的位置。
方阵士兵的主要辅助兵器是戟。最初,瑞士人曾经想把它作为瑞士民族特有的兵器,而且它在早期跟奥地利人作战的某些战役中起过决定性的作用。也许它是中世纪武器库中杀伤力最大的单兵武器。
戟是一种长约6至10英尺的长矛型兵器,头上有一很重的斧头,背面是一尖铁(有时是弯曲的)或钩子,顶端是矛或梭标的尖头。14世纪初,瑞士人重新开始大量使用这种兵器。它能一下子穿透头盔,砍断剑锋或者击倒马匹。它也可以当作短矛来用,它的弯钩还能将骑兵拖下马来。
早期采用纵队进行作战的瑞士军队用戟十分普遍。尽管这种兵器有着许多厉害之处,但是在以密集队形作战时,特别是对付穿着盔甲和排着难以攻破的队形的敌人时,它的缺陷就十分明显。在1386年的曾帕赫战斗中,瑞士军几乎全部使用戟。虽然他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损失十分惨重。从此,他们便把戟跟长矛(它延长了士兵的杀伤作用距离)结合起来使用。瑞士军首先让长矛兵发起冲锋,骚扰敌人的横队或方队,然后位于纵阵两翼的戟兵就跟着冲进敌阵。
在曾帕赫战役之前,瑞士的武器库里也还包括不少别的兵器。比如用双手执的剑,晨星棍(头上装有尖铁的棍棒兵器),卢塞恩锤(戟的一种,头上不是斧刀而是弯曲的尖叉),当然还有十字弓等。这些兵器因威廉·特尔而曾经变得相当出名。但到了1500年,在由长矛兵和戟兵组成的瑞士军队中,除了十字弓外所有这些兵器都销声匿迹或变得无足轻重了。
在瑞士人争取独立的斗争过程中,他们通过尽可能减少累赘的办法取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并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同时他们又重新象古希腊人那样利用密集的长矛部队居高临下地进行冲锋,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他们还进一步懂得,在平坦地域上,如果长矛兵能够不留丝毫间隔始终保持密集的战斗队形,那末仍然可以运用冲锋作战的方法的。要很好地运用这种作战方法,需要古罗马时代以来空前高超的组织技能、严格的训练和铁的纪律。意志坚强的瑞士人恰恰满足了这些条件,从而建成了一支在武器、机动性、团结精神和突击力量等方面可与马其顿方阵相比拟的军队。这样,到了14世纪中叶时,瑞士军队终于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劲旅。
瑞士方阵基本上是一种以进攻性武器为主的作战体制,同时也具备长矛步兵通常所有的防御能力。当它前进时,但见林立的长矛以排山倒海之势袭击对方的队伍,其威势和速度在当时步兵中是罕见的。勇敢敏捷又不穿盔甲的瑞士兵总是排成整齐的队形向前推进,其速度只稍稍慢于他们常常与之交战的披着盔甲因而过于笨重的骑兵。这是瑞士兵接受严格训练的结果。即使在平坦的地形上,为使密集的队伍在高速前进时保持整齐的队形,必须进行反复不断的操练。瑞士军队在操练、行军、甚至发动攻击时都是按照战鼓声音的节奏进行的,根据某些人士的说法,是打着拍子行军的。(倘若如此,那末这是军队齐步行军的最早先例。 [ 注 ] )方阵能够迅速变换方向,越过或绕过障碍,组成防御方队(菱形拒马),并且能够带着伤兵井然有序地撤退。不过它象其他以密集队形作战的步兵一样,也要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是比别的步兵少受些限制罢了。瑞士军队素以善于克服一切天然的障碍而著称。遇到深沟,陡坡或者野战工事,尽管有时伤亡很大,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强攻。
瑞士军以300人左右规模的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其中约有250名长矛兵,排成16乘16的方队,其余为戟兵或十字弓士兵。典型的瑞士纵阵通常由横排着的两个或三个连组成,其纵深至少跟横宽相等。
速度和机动性是瑞士军队的战术要素。他们的军队(跟多国军队中的瑞士分遣队不同)通常编为两个或三个“战斗队”或纵队。作战方案往往在发动进攻前的数小时,由州官委员会以多数票表决通过。部队在敌人看不到的地方排成作战队形,然后迅速向前推进。他们不采用传统的方式,化费很多时间在战场上举行集队出发的仪式,这样,有时队伍尚未集结好就能够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队行进时通常采用梯队形式,而不是平行或前后跟进的形式。有时,第二或第三队停止前进,或者来一个大转弯,让先锋队将敌人咬住。有时侧翼部队停在原地不动,由中央队发动进攻,或者中央队不动,翼侧队发动进攻。还有一种进攻队形叫做“楔形队形”,实际上这是一种纵深很深的密集纵队(不是三角形纵队)。防御时,方阵通常编成为空方队,所有的长矛都一致向外伸出,形成一种其他步兵或骑兵无法摧垮的队形。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瑞士士兵的勇猛精神常使敌人闻风丧胆。他们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不准索要也不给予宿营的住房,即使是在瑞士赢得独立很久以后,这条规定也很少打破。它的士兵仅仅是为了远离故土求得外国君主的雇佣而已,但外国君主所从事的事业却是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在这个雇佣时期,激励他们奋勇抗击奥地利和勃艮第军队的爱国热忱,变成了无比勇猛的职业自豪感,从而产生了强大的作战动力。
自古以来山区居民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瑞士人采用什么样的兵器和战术,而且也导致从15世纪末期以来,老百姓受雇佣而从军(州和市政府为订约人)实际上成了一项民族的职业。日尔曼小君主国的人民以及(因不同的原因)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也小规模地仿效瑞士人从事着这种职业。作为雇佣军,瑞士士兵遵循着给多少钱就在战斗中出多少力的原则。“没有金钱,瑞士人就不给卖命”成了雇主们无法忽视的通例。确实,尽管有合同条款的约束,瑞士人竟可毫不疚愧地离开原来的雇主,改换门庭服务于给钱多的雇主。
【 在 anamnesis (从精通到入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杜普伊
--
FROM 202.119.14.*
瑞士人
1 很少弓箭部队
2 作战的敌人是和步兵跑得差不多快的“骑兵”
3 采用小编组(300人)纵队战术
4 很少盔甲
所以对上蒙古骑射兵估计要吃大亏的
【 在 anamnesis (从精通到入门)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14、15世纪期间,重骑兵的作战能力不仅受到了英国长弓的威胁,而且还遭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猛烈冲击,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前途。在一个半世纪里,由瑞士山民组成的长矛方阵曾多次击败了先是奥地利后是法国勃艮第的骑兵。随着黑火药兵器的日益发展,骑兵越来越经不起训练有
: 从14世纪上半叶开始,随着瑞士反抗奥地利公爵的统治,争取自身独立斗争的发展,它象英国发展长弓那样,把长矛变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兵器。当然长弓跟长矛有着很大的区别。长弓基本上是一种单兵使用的武器,弓箭兵的技术也就是一种单兵技术,而瑞士长矛兵则与此不
: 瑞士长矛兵都是些体格强壮的山民(自治市的公民或庄稼人),他们均属自由民。在瑞士方阵大发展的初期,他们出于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自己小国(或州县)的爱国心而操戈从军。当时方阵所用的主要兵器长矛,经过15世纪前的一个世纪的改进,其长度达到了20英尺。矛的端部有三
: ...................
--
修改:anamnesis FROM 202.119.14.*
FROM 202.119.14.*
不保持高密度就容易被冲散
另外射击运动目标和射击人群难易不同
你的步兵的这点机动力在对付骑兵时有用么
而且不用车阵,你机动出来就被射死了
【 在 kangaroo (袋鼠^从头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轻步兵不需要高密度啊.....轻步兵的箭比轻骑兵远多了,怎么不有利?
: 我的重步兵的定义,请你参考《西方战争艺术》
: 你的意思是,我yy出一个东西,然后希望宋军或者某军拥有它?
: ...................
--
修改:anamnesis FROM 202.119.14.*
FROM 202.119.14.*
突击不是重骑兵独有的特性
当然无敌的兵种是不存在的
一个just for fun的讨论不必要那么动气的
【 在 kangaroo (袋鼠^从头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到底是轻骑兵呢还是重骑兵啊?
: 最后说一点,不想再跟你在这个无聊的车阵上多费口舌了。
: 任何实际的兵种,都是有其优缺点的。你试图创造出一种无敌的兵种,那一定是不现实而且是不可能成功的。
: ...................
--
FROM 210.22.117.*
【 在 kangaroo (袋鼠^从头再来) 的大作中提到: 】
一、过于昂贵的军队装备
任何国家都不能负担起大规模的这种军队。就好比希望每一支部队都有特种部队的超强素质和先进装备一样不切实际。
//其实价格并不算太贵吧,像宋代重步兵的制式甲动辄几千片甲叶,成本应该更高
//原材料成本也不构成大问题
二、过于复杂的军队机动
在职业化训练和不那么普遍、战场控制指挥能力低下、装备受到限制的古代,要求一支军队完成过于复杂的机动动作是不合适的。就好比要求希腊重步兵方阵能够像罗马军团那样运动,要求拿破仑的士兵们懂得散兵线一样不切实际。
//一支二十万人的普通的军队的控制问题是否能够因为不装备车辆就简单呢?
//罗马,希腊那样的复杂机动不一定比这个简单
//进入热兵器时代的射击队列更为复杂
//只要训练得宜,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手令里的战法,已经是散兵线战术
三、过于低下的战场适应能力
骑兵为什么取代了战车而成为战场机动部队的主力?完全是因为骑兵的战场适应能力更强,作战效能更高。现在居然寄希望于只能够在开阔地才能够作战的车阵来解决步兵对抗骑兵的问题,这不是很可笑么。
//如果宋有足够数量质量的骑兵,以步制骑这个问题就不会有人提
//而步兵对抗骑兵最不利的地形就是开阔地
四、过于弱的战场火力
类似盾的防护设施,既是对敌人攻击的阻碍,也是对己方充分发挥火力的障碍。为什么城堡上的射击孔要扩大做成十字形的,想一下就明白了。
//就不可能在挡板上做个十字形的射孔?
//我还没有说射孔什么样子,你倒先规定了:)
五、车辆本身的严重缺陷
容易损坏,特别是轮轴等部件。易遭到火攻。
//火攻说过了,而且即便着火,解开铁链放弃几辆车就是了
六、过于缓慢的机动速度
既然是手推车,自然速度快不到哪里去。而且,一面还需要保持队形,行军中还经常需要调整,其行军速度可想而知。这样慢的军队,在广阔的战略空间内根本不能达到迫使对方作战的目的。车阵本身不能攻城,所以这样的军队不可能利用攻城来达到吸引对方进行会战的目的。
//不见得比穿50斤甲走路的步兵更慢
//而且不知道步兵的可怜的机动力能否跑过马
//而且机动需要参照敌人的火力
//否则骑兵在机枪出来后为什么不到处冲锋了?难道是马腿都断了?
//在大群骑兵照看下,你那种机动是白玩
--
FROM 210.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