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了,所谓土地换和平只有在优势情况下才会进行的。
劣势状况下不可能有什么土地换和平,只不过燃眉之急罢了。
【 在 napolen (随风而去)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土地换和平Re: 谈谈割地求和这个政策的选择
: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Dec 20 20:02:59 2004), 站内
:
: 你觉得苏联解体之后国际舆论对以色列的压力比苏联解体之前更强么?
: 现在天下有谁能对美国和以色列构成真正的压力?
: 为什么当年在苏联支持下的阿拉伯国家虎视耽耽的时候以色列不换和平,苏联解体、伊拉克被打垮、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中东之后的拉宾时代却提出了要换,而强硬如沙龙也没有否定这一原则呢?
: 非此即彼,一方的收益就是另一方的损失的逻辑是要不得的
: 双赢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
: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觉得这个类似于南宋的做法,割让大量土地换来和平。
: : 但以色列土地换和平是受到国际舆论的压力,而且以色列在武器上也要依赖美国,
: : 但南宋没有任何压力,也不需要依赖任何人,还做出这种选择,被后人称作投降行径
: : ...................
:
:
:
: --
: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但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 一、不得用于赢利性用途,否则本人将要求经济补偿
: 二、尊重作者贯名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任意删改文章的标题或内容
: 三、本人保留对文章的一切著作权
: BTW:本人所发文章,除注明转载或原作者名外,均系本人原创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http://smth.org·[FROM: 202.85.109.*]
--
FROM 15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