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谈割地求和这个政策的选择
得地一方为什么会撤退呢?那一般是处于优势一方,应该趁势进攻啊?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割地求和这个政策在战国时期、北宋、南宋都发生过,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 所割的土地一般分两种情况
: 1、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 ...................
--
FROM 24.42.150.*
成功的割地求和,可以参考法国1870年割两省.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割地求和这个政策在战国时期、北宋、南宋都发生过,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 所割的土地一般分两种情况
: 1、已经被敌人占领的土地
: ...................
--
FROM 24.42.150.*
德国就应该先稳住俄国,哪怕暂时作些妥协.先解决西线再说.
一战德国貌似实力比二战还强,本来是大可以战胜英法的.可惜
一开始就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德国逼走了哪些盟友?英法肯定不会在德国这边的,俄国也悬呀。
--
FROM 24.42.150.*
奥和俄的矛盾其实可以压制,待解决西线问题以后再说.在这个问题上,
希特勒作的好的多了.先牺牲一些利益,稳住俄国,先西后东.
【 在 zod (阿弥陀佛|功德圆满) 的大作中提到: 】
: 与其说德国和俄国的矛盾,不如说是奥和俄的矛盾~而英法、英俄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大于英德间的矛盾。英国与法俄结盟与其说是出自主动,不如说是大国间的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迫使其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加入一个同盟。
--
FROM 24.42.150.*
我也想说的是德国一战战略如此糟糕.从一开始就没想着避免两线作战
【 在 zod (阿弥陀佛|功德圆满) 的大作中提到: 】
: 各国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是如此的反复无常以至于说谁与谁的结盟是必然或者说牢固的无疑是一种无视当时复杂环境的说法。我只是想说明法国将阿-洛地区割给德国并不必然导致其与英国的结盟。
--
FROM 24.42.150.*
比较一下二战,一战时德国有奥国这个盟友,虽然二战时他也占有全部
奥国的土地,但是对战争的动员能力肯定不如一战时奥国动员本国的能力.
一战时俄国还是个衰落腐朽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列强排最后,动员能力很差.
可二战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工业国了.一战时德国有强大的海军水面部队,可以
和英国进行日徳兰大海战,二战德国海军只能以狼群著称.一战美国的孤立
情绪还强,本来不那么想参与欧战,后来德国自己长时期打不开战局,使得
形势复杂化.
如果一战德国在战略战术上能达到二战的水平,特别是政治方面达到希特勒的水平,
统一欧洲真的很有可能啊.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那时候普鲁士的地方多小呀,现在德国已经很大,而且俄国已经衰落。
--
FROM 24.42.150.*
虽然没有坦克,但是一战如果严格执行施里芬计划也能获得成功.
更别说在这之前可以进行的政治手段,避免两线作战.德国皇帝怎么这么土.
郫斯麦才是有远见的人.
【 在 punishment (阿绿) 的大作中提到: 】
: 战略战术这个玩艺不是孤立的
: 没有坦克,没有斯图卡,如何能玩闪电战
: 而且一战德国比二战强那一点没意义
: ...................
--
FROM 24.42.150.*
我刚转了一篇文章,感到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虽然重要,
但的确只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的成功,可以使敌人变成盟友,
这是任何战略战术达不到的.如果徳皇能够更聪明一点,
避免两线作战就能成功.俄国和德国无根本矛盾啊
【 在 DDG (导弹驱逐舰~Private Ships) 的大作中提到: 】
: 施里芬计划只是因为没有完全实行,才让人觉得它有成功的可能
--
FROM 24.42.150.*
都没有的事.
【 在 fanat (fana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朝 太祖 皇帝 也 割地赔款 给 苏联 蒙古 朝鲜 越南 缅甸 印度 巴基斯坦 等等 了吗?
--
FROM 24.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