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段无法赞同,因为本来就没有前期伤亡巨大、后期进展顺利这么回事。
双方同样存在战术的调整,日军简单说就是滩头防御到纵深防御的变化。
以太平洋舰队那么强大的参谋能力,归到知己知彼上也太小看人家职业军官了。
就说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吧,马金岛美军地面部队阵亡64人,伤152人,伤亡并不大,
你说的恐怕是指塔拉瓦吧,应该说是由于缺乏攻击坚固设防的岛屿这种登陆战经验,毕竟
演习就是演戏,无法与实战相比。如果一定要归到知什么上,只能说不知环境。
11月30日,特纳向尼米兹提交了题为《塔拉瓦的教训》的报告,陈述了一系列经
验:对于坚固设防的岛屿,光凭几小时的海空火力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有条件的话,
应先夺取附近小岛,配置地面火炮,进行炮火支援;对于有珊瑚障碍的岛屿,必须准
备足够数量的两栖车或吃水较浅的登陆艇;在登陆部队抢滩上陆的时候,海军必须实
施抵近射击,以进行有效地火力掩护;为保障作战指挥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建造专用
的登陆指挥舰等。
【 在 ilove4 (一把火)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面轮子说了很多,
: 总结起来战争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了,
: 每一次战争结束,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
: 但是什么是多什么是少,什么是优势什么是劣势。
: 对于战争中的决策者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
: 这里我不想说国民党的军队为什么会失败,其实就是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 而粟裕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做到了,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强什么地方弱,知道自己应该以强击弱而不是以弱击强。
: 前面轮子说到的萨尔浒战役也是这样,杨镐等明朝大军还以为自己赢得了前面对于倭寇、对于日本的胜利,就一定能够胜利,但是努尔哈赤很清楚自己在机动能力方面强而在阵地战攻坚战方面弱,清楚明军行动能力差、主动出击能力差、情报不明,这样的差别才造成了最后两个方面做
: 还可以想起二战时期美军攻占的一系列日军守卫严密的岛屿,常常是前期伤亡巨大一无所获,而后期进展顺利。往往就是前期日军很清楚自己强在一些小方面战术素质很强,弱在基本没有外援,没有海空优势,于是修筑大量坚固堡垒,利用陆军和工事以及自己对于地理方面的熟悉和美
: 战争就是这样,我觉得很难总结出一成不变的道理,很难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到了战役战略层次更加明显了。
--
FROM 218.244.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