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今中外,历史的足迹都有相似之处。
秦汉魏晋之间继承性很强,一脉相承。隋唐跟晋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 在 bingli (大夫夜带刀)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间上更接近,而且有人就喜欢把秦汉魏晋看作第一帝国,这样和罗马帝国相比性更大。
--
FROM 211.151.248.62
好像这个“纯粹”说不过去吧,商和周本来就不能算一个族,加上还有楚等部族的融入。
而且为什么以肥水之战为界,有点不大理解,前后东晋还是那个东晋,而北方各胡厮杀情况也没有什么改观,我觉得以北朝汉化以及隋朝统一作为界限更合适些吧。
【 在 jungleford (風淸揚╬孤城斩菜羊)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像对类似观点影响较大。
: 摘一段2003年第2期《历史教学》上的文章
: 与斯宾格勒不同,雷海宗认为,中国文化的发
: ...................
--
FROM 166.111.26.147
周怎么会源于白狄?说源于羌或戎还还比较可信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极端一点的话,
: 周源于白狄,商源于东夷,
: 说不定夏都源于西羌; 秦
: ...................
--
FROM 166.111.26.147
杨家李家是压迫阶级还是被压迫阶级?
【 在 yiangs (长沟流月去无声)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吧 相对北齐 北周是个野蛮落后的民族压迫政权
--
FROM 59.66.121.67
我觉得这些不是决定因素,金和北魏延续年代差不多,百多年,但是在体制改变方面起的作用差远了,至于塞外这些都是无所谓的,都住在中原了,那边的得失对于政权的体制变化影响不大,如果要改的话早改了,不用等丢失塞外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分裂不如五胡北朝那样破碎,对峙也没那么激烈
: 而且前述分裂状况是特制农耕地区的情况
: 所以辽很难算,西夏有点意思,金如果在被蒙古夺取塞外之地后能支撑长一些也可以算
: ...................
--
FROM 59.66.121.84
可是北魏建立的很多制度是在平城时代,象三长制,均田制,户调制,官员俸禄制等都是在文明太后时期的吧
我觉得文明太后对于汉文化的延续可以说做出巨大的贡献,鲜卑在刚定都平城时候没有什么文化可言,自然就没有保守一说,对于当时的鲜卑人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占上风,他们的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是多方面借用那些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在大同可以看到不少中亚地区的文化,至于后来他们的文化走向不是很明朗的,没有太多迹象表明他们非得汉化才能延续。汉文化只是他们掠来的人群众多文化的一种,而之所以后来倒向汉文化,文明太后可谓功不可没。
一般史学大都提北魏孝文帝,不大提到文明太后,其实她才是推动北魏汉化的策动力量,孝文帝的改革迁都,可以说是文明太后政策的延续。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金迁都汴梁到灭亡,这段时间太短
: 之前政治中心在中都,相当于北魏迁洛之前的状况
--
修改:Demigod FROM 59.66.121.84
FROM 59.66.1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