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古今中外,历史的足迹都有相似之处。
中唐以后,唐朝可以说是散伙了。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汉以下象是罗马的共和国时代,而隋唐更象罗马的帝国时代。
--
FROM 71.12.192.*
宋怎么也不能说是沿袭晚唐旧制。制度创新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了。
北宋灭亡属于比较偶然的情况。
【 在 wisely2000 (Farewell,Tom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效果在宋朝还不太明显
: 赵匡胤基本沿袭晚唐旧制,只对军制动了大手术
: 他主要是矫枉五代积弊,强调政治和谐,不杀士大夫,涵养士人之气。实践证明也确实取
: 得了良好效果
: 加上恰好赵氏子孙多数性格比较温和,权力欲相对不强,具体政事当中没有过多地侵夺相
: 权
: 宋的政治气氛应该算是历代中比较好的
: 但是,由于缺乏制度创新,这套东西一旦换上朱元璋那样的皇帝,马上就会走型
: 政治气氛毒化,相权彻底消失(而且竟然没有遇到激烈反抗)......
: 虽然洪武帝匡补了宋的兵制缺陷,建立了一台当时颇有效的军事机器,但用的是开倒车的
: 方法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
王安石之后的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完全不一回事,怎么能说大都中晚唐出现的呢。
再说中晚唐,中央政府控制区和地方藩镇控制区制度也不同,
你所说的中晚唐指的是哪边的制度呢?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大都是中晚唐出现的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
你前面先讲,宋的制度,都是唐出现的。
现在改用了“发展而来”。
但我还是不清楚你指的是宋学习的是
唐中央地区的制度,还是割据地区的制度。
再者,宋的制度前后自身变化也不小。
莫非范仲淹,王安石变法前后的制度全都是唐已有的?
那还变个什么劲......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么。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济上的 两税 榷盐茶
: 官制上的差遣制 枢密院 三司 进士入相
: 雇佣兵制 地方财权、司法权的分立
: 文化上从古文运动到道学的演变
: 太多了
: 宋代的几乎所有重要制度都是从中晚唐发展而来的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
我觉得我的问题很清楚,你仍然没解释阿?
第一,
A.中唐之后唐中央控制区的制度.
B. 中唐之后割据地区的制度
众所周知,A,B两种制度相差很大,
你所谓的宋沿袭唐制,沿袭的是A还是B?
第二,
范王变法之前后,宋的制度区别很大,
若之前为C,之后为D,哪种制度是沿袭唐的?
或者两种都是从唐来的?
别怪我提问太多.
我的看法:
"宋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大都是中晚唐出现的",纯属谬论.
道理很简单,范王变法前后宋的经济制度大异,
决无可能两套制度都是从唐而来的-----除非唐也有过一次类似的变法.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举例来讲,与宋的经济关系重大的
宋的货币税收制度,纸币制度可是中晚唐出现的?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很清楚
: 宋的制度,大都是以唐后期作为起点
: 在中晚唐已经有了雏形
: ...................
--
修改:franz FROM 202.120.3.*
FROM 202.120.3.*
我基本同意宋初和中晚唐各项制度没有大的区别,可作一个单位研究和讨论.
不过你所讲的原话是"宋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大都是中晚唐出现的"
如果说某某是某某的起点,是否可以说原始社会是后来一切制度的起点,
"xx是某某的起点"这种论点似乎太空泛了。
愚意以为,"某某是某某的起点"这种论点似无谈论的必要.
再者,例如,宋努力推广货币税主因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推动,
中唐之后唐中央地区的税收规模最多也就宋鼎盛时期的1/10。
因为宋的经济规模大,复杂度高,实物税管理成本空前(每年帐册数百卷),
再加上货币税可以促使商品流通,这促使了宋选择国家了
主动推动货币流通。
显然其与中晚唐之制度并无因果关系.这怎么能说是因袭中晚唐呢?
再有,关于纸币。难道宋没有创造纸币发行流通管理的制度么?
你的意思是宋只发明了把钱的面值印在纸上.....
再有一个具体问题,青苗法这种政府贷款方法,也是"中晚唐出现"的吗?
最后,唐鼎盛时期人口不过7千万,唐末宋初人口只有不到三千多万,
百年不到,宋鼎盛时期人口一亿四千万,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五个.
这种社会规模,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张不可能不伴随着大规模的制度创新.
假如主要靠使用中晚唐已经出现的制度就能管理社会,
那只能说中晚唐的人是神仙,超前设计好了n倍与己的规模的社会之管理制度.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A 这是很明显的
: 宋代的改革没有那么重大,最多是C1 C2
: 唐没有“类似的变法” 但其变革是社会变革所驱生的,要重大得多
: 这是现在制度史界的一个基本共识
我没在手边的陈寅恪书上看到有讲中晚唐的制度创举多重大.
能否给一个网上能看到的综述之类的文章?
: 两税等就是起点,纸币是形式不是制度,
: 你都混淆了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8.184.71.*
怎么弱了?你总得给点理由阿. 不然你说我弱,我说你弱,
这种交流才是最弱的.
例如城市工商业管理,史有明据,
宋确实因为城市发展,革新了许多唐制.
这难道不是因为经济规模,社会规模的扩张引起的
新问题推动了制度创新?
再有
经济规模不够的时候,货币税收成本高于实物税收.
最极端的,如果是三五人家聚集成村的小型社会,那
发行货币的成本确实太高. 此所以晚唐始终无动力
推广货币税收.
反观宋,纸币都大规模使用了.
古今中外,即使今天.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引起管理上的新问题,
从而推动制度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
我觉得用人口和经济来旁证宋的制度必有革新是合乎理性的.
【 在 Arjuna (ho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基本同意宋初和中晚唐各项制度没有大的区别,可作一个单位研究和讨论.
: 不过你所讲的原话是"宋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大都是中晚唐出现的"
: 如果说某某是某某的起点,是否可以说原始社会是后来一切制度的起点,
: "xx是某某的起点"这种论点似乎太空泛了。
: 愚意以为,"某某是某某的起点"这种论点似无谈论的必要.
: 再者,例如,宋努力推广货币税主因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推动,
: 中唐之后唐中央地区的税收规模最多也就宋鼎盛时期的1/10。
: 因为宋的经济规模大,复杂度高,实物税管理成本空前(每年帐册数百卷),
: 再加上货币税可以促使商品流通,这促使了宋选择国家了
: 主动推动货币流通。
: 显然其与中晚唐之制度并无因果关系.这怎么能说是因袭中晚唐呢?
: 再有,关于纸币。难道宋没有创造纸币发行流通管理的制度么?
: 你的意思是宋只发明了把钱的面值印在纸上.....
: 再有一个具体问题,青苗法这种政府贷款方法,也是"中晚唐出现"的吗?
: 青苗法和中晚唐的那些大制度比,
: 扮演的角色不太重要,在当世和后世都作用都不太大
: 这和活字印刷有点象
你具体指的是中晚唐何种大制度?
: 最后,唐鼎盛时期人口不过7千万,唐末宋初人口只有不到三千多万,
: 百年不到,宋鼎盛时期人口一亿四千万,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五个.
: 这种社会规模,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张不可能不伴随着大规模的制度创新.
: ~~~~~这种论证太弱了
: 假如主要靠使用中晚唐已经出现的制度就能管理社会,
: 那只能说中晚唐的人是神仙,超前设计好了n倍与己的规模的社会之管理制度.
: 我没在手边的陈寅恪书上看到有讲中晚唐的制度创举多重大.
: 能否给一个网上能看到的综述之类的文章?
--
修改:franz FROM 202.120.3.*
FROM 202.120.3.*
这我看一个最新的讨论文章说的:为什么历史书都说杨坚是历朝历代的天下最容易的
。
【 在 yiangs (长沟流月去无声) 的大作中提到: 】
: .......
--
FROM 68.1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