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历史俱乐部(HistoryClub)|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1/1
|
转到
主题:大家可否讨论一下对此文的看法
1楼
|
Arjuna
|
2006-09-02 16:30:57
|
展开
你转的部分 说的比较粗略
前部没有说变化是发生在晚唐还是宋 只说是唐宋
后边说了一些阶层地位高低,势力大小变化,这些不好说是制度
【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5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4713079_d.html
: 文中有
: ...................
--
FROM 61.54.231.*
8楼
|
Arjuna
|
2006-09-04 13:01:24
|
展开
作几种粗略的区分吧。
宏观的、有关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制度体系,或者叫大制度。
相对微观的、部门性的、临时性的政策,方法,或者叫小制度。
还有一种,用来维护制度的手段。例如要维护税制,要规定每年什么时候收税,抗税的怎么判刑之类的。
每个时期 都会有一些小制度的变化,手段也会调整。但常常只在个别时期,才会发生大制度的质的变化。
这里的问题是,两宋的大制度,除了继承中晚唐的之外,在北宋中后期有没有形成其他的大制度?恐怕没有。
纸币带来的变化,主要还是在手段和小制度的领域。
制度和经济-社会之间是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如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关系来比方,一个上层的制度的变化要涉及很多下层的因素,地盘大小,人口、产量等的增加,或者纸币的发明推广,只是众多的下层因素之中的几个,恐怕并不能和制度之间建立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和玩帝国时代不一样。
【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 全文较长,似乎是多个研究的总结,
: 确实比较粗略.
: 如果我们同意唐至宋有制度上的大变.
: ...................
--
FROM 61.54.231.*
10楼
|
Arjuna
|
2006-09-04 13:22:52
|
展开
【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区分似不便于历史研究。没见人用过。
我认为这属于过于主观的区分。这个区分
用来阐述你的观点或许有用,但是让旁人能和你有共识很难。
因为你这个大制度小制度之分牵涉到历史的整体运作。
只有在在历史的整体图景之中,说清楚了何种制度决定了甚至规定了
另一种制度,那么前者就是大制。
但是(我看到的)现在历史研究的潮流是从已有的典章制度等等小东西开始,
从小的课题做起逐步积累出整体的东西来。
研究自然从小处开始。这里说大制度,说的也是这些从小东西积累出来的整体
的东西。问题在于,一般人们会同意,晚唐的这些小东西的整体,已经形成了
和以前很不同,而对此后具有决定性的大制度。
而宋的这些小东西,恐怕整体上并没有形成这样的变化。
而不是先有一个主观认定,然后据此来梳理史实。
(大牛马克思汤因比啥的可能喜欢这一道路)
所以,我看制度取字面意思指典章制度就可以了。再做划分,反而容易混乱。
另外,既使就算按你说的这种大制度来讲。北宋对科举的改进,
必然属于大制度创制了。唐的科举出于选拔人才和破除士家的考虑。
而看司马光和王安石对科举的讨论,宋已经把科举当作统一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的工具了。
跟明类似。
最后,币制历朝历代都应属于大制度。
【 在 Arjuna (hoh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几种粗略的区分吧。
: 宏观的、有关社会整体的、长期的制度体系,或者叫大制度。
: 相对微观的、部门性的、临时性的政策,方法,或者叫小制度。
: ...................
--
修改:franz FROM 68.184.71.*
FROM 61.54.231.*
1/1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