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曹瞒传)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三国志)
随着两汉的结束,让我以代汉的曹魏做结尾吧.如果从上文看,青年曹操具有东汉出身豪强的酷吏的主要特点。历史给了他更多的施展空间,使他能有更大的作为。不过,从后来曹操的事迹,我们仍可以看出一些酷吏的气质来。
从正面看,曹操为人果敢独断;广用贤能,不问出身;令行禁止,军旅肃然。这些都和酷吏的优点相符。
从负面看,曹操常常屠城,如屠彭城 屠兴国,屠徐州,屠枹罕 屠河池,屠宛……。对于下属的异姓臣子,也猜忌嗜杀,弄死荀彧、崔琰、孔融、许攸、娄圭等,且大都以一些可有可无的腹诽伐心之罪。在出身中原的诸侯中,曹操的残忍是很突出的。这也和酷吏嗜血滥杀的气质相符。
这些负面特点,给曹操的霸业造成了极大损害。从外部,曹操滥杀百姓士人的特点,使得许多割据地区更坚定了反曹割据的意志;从内部,曹魏政权和世家旧族之间缺乏信任,而曹操的滥杀,增加了这种离心力。这在大名士崔琰之死上表现的尤其突出。
相比之下,后世的朱元璋虽然比曹操嗜杀得多,但只在其统一全国之后才表现出来,这也许是朱元璋比曹操高明之处。当然,二者所处时代完全不同,这样简单比较并不合适。
--
FROM 6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