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占巴蜀对长江中下游威胁不大吧
秦攻楚是多路并进,但蜀地方面的战果并不突出。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占巴蜀对长江中下游威胁不大吧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an 3 17:32:57 2007), 站内
:
: 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
: 郢。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
: ,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若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
: 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
:
: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三峡隘口地形那么险,如果没有中游方面的配合,造船再发达也用处不大。
: : 先秦时期,水军的力量还不是很大。
: : 秦攻楚,也是先从中游突破后,上游才攻取三峡隘口的。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8.58.14.*]
--
FROM 221.219.58.*
直接战果不突出,但间接作用不小
秦对楚取得突破性胜利正是在取巴蜀后的第2年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攻楚是多路并进,但蜀地方面的战果并不突出。
--
FROM 60.208.179.*
秦取得蜀地后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粮食产地,对下游的作战也是一种支持。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历史上似乎南方政权很少有在巴蜀屯强兵的,主力一般都集中在江淮地区。
: 巴蜀军支援中游,对北进敌军形成巨大威胁的,好像也没有类似例子。
: 一般巴蜀方面至多就是顺流运输补给,但由于三峡的存在,这种运输的效率
: ...................
--
FROM 211.151.89.*
这个间接战果表现的不太明显吧,白起是从东往西打,连夷陵都占了,一年后蜀地的
秦军才突破三峡。
另外,秦昭王六年司马错平蜀,但迟至十五年才攻下宛,二十七年取南阳,二十九年取郢
拖了将近二十五年时间,这个速度不算快吧。
昭王七年至九年,秦军虽然三败楚军,但杀伤不过数万人,所取之地也不过新城、新市几
新城附近八城,感觉楚国虽损失不小,但未伤筋骨。楚怀王主要是心理上崩溃了。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直接战果不突出,但间接作用不小
: 秦对楚取得突破性胜利正是在取巴蜀后的第2年
--
修改:forgauss FROM 61.51.144.*
FROM 61.51.144.*
也不算例外,首先萧梁自身的问题:
1、萧铣杀诸将,君臣离心
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
2、萧铣恐诸将势大,遣散诸军,自废武功
时诸将横恣,多专杀戮,铣因令罢兵,阳言营农,实夺将帅之权也。
铣之放兵散也,自留宿卫兵士数千人,忽闻孝恭至而仓卒追兵,并江、岭之南,道里辽远,未能相及。
3、萧铣认为李靖不会在涨水期进攻,所以疏于防范
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最后,唐军是多路并进,李靖军主要战绩还是攻占江陵。
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庐江王瑗从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趣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趣夏口道以图铣。
【 在 hurricanezhb (风无雪-活塞运动系统) 的大作中提到: 】
: 唯一例外是李孝恭、李靖等依上游一直打到下游,自上而下全部搞掉啦。
--
FROM 61.51.144.*
连三峡都没有突破,谈不上对中下游运粮吧。
即使支援,也只有走汉中那条路运粮。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秦取得蜀地后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粮食产地,对下游的作战也是一种支持。
--
修改:forgauss FROM 61.51.144.*
FROM 61.51.144.*
突破性胜利在秦惠王末年
汉中之战后曾攻至鄢郢,几乎达到30多年后白起到的地方了
但鉴于当时形势又退回去了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间接战果表现的不太明显吧,白起是从东往西打,连夷陵都占了,一年后蜀地的
: 秦军才突破三峡。
: 另外,秦昭王六年司马错平蜀,但迟至十五年才攻下宛,二十七年取南阳,二十九年取郢
: ...................
--
FROM 60.208.179.*
同意秀岩的意见。
从游戏的角度谈一下,玩三国九的时候,如果开始把基地选在建宁,我一般都是一路北上,先占川,再汉中,再陕西,从而中原,最后下荆襄平定江南。
两个原因:
1 陕西形势雄踞天下,进可攻,退可守。
2 从四川沿江向外打,运兵速度太慢,而且敌人据点多,阻碍不少。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过历史上似乎南方政权很少有在巴蜀屯强兵的,主力一般都集中在江淮地区。
: 巴蜀军支援中游,对北进敌军形成巨大威胁的,好像也没有类似例子。
: 一般巴蜀方面至多就是顺流运输补给,但由于三峡的存在,这种运输的效率
: ...................
--
FROM 203.234.205.*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索隐】:此丹阳在汉中。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大败楚军。
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归。
十八年,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首先,没看出蜀地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明明是秦军取得汉中胜利后主动投降的。
其次,楚有余力反攻蓝田,说明尚有实力。召陵、邓离郢还很远,不知秦军攻至鄢郢
的史料是哪段?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破性胜利在秦惠王末年
: 汉中之战后曾攻至鄢郢,几乎达到30多年后白起到的地方了
: 但鉴于当时形势又退回去了
: ...................
--
FROM 221.222.217.*
邓有三:
河南漯河东南,属魏下蔡郡
河南邓县,属韩南阳郡
湖北襄樊,属楚汉中郡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十三年,庶长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 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 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索隐】:此丹阳在汉中。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大败楚军。
: ...................
--
FROM 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