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授权转载]末座少年 (1)
作者:水支
[原创]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 原创] 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末座少年
“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唐] 杜甫《送重表侄王砅评事》
传说,隋大业元年的时候,一个叫做袁天纲的人从天府之国的蜀
郡,来到当时尚在大肆修建之中的东都洛阳。
后人提到袁天纲的名字,总和神秘的阴阳方技、测命相面的术数
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他本人来说,不过是一个天文历法学家,只是
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都被笼罩上一层“天命”的神秘面纱而已。
有关袁天纲的预言故事很多,在故事里他总是百言百中。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他在一家人里见到一个婴儿,
别人告诉他这是一个男孩子,他看了以后“大惊”,交口不迭地赞扬
那婴儿“龙睛凤颈、贵人之极”,又说“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
当为天下主”。当然,袁半仙的话是必须“灵验”的,因为那个婴儿
实际上正是个女孩,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的武则天就是她。
袁天纲预言武则天未来会做女皇帝的故事,我们今天却可以一笑
了之。皇帝么,总需要那么一点点传奇来做“天命有归”的传奇。而
在这个传奇里唱第一配角的袁天纲,当然还应该有其他好几个神奇的
故事,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传说。这些故事就算见载于正史,今人也
不敢实打实地相信。不过,尽管预言未必是真,每个故事所涉及到人
物事迹,倒也不是完全虚构——
比如说,王珪、韦挺和杜淹的故事。
袁天纲预言作得准的传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和流传开
来的。反正在故事里,大业元年的时代,他已经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人
物了。所以,当他到洛阳一游的消息传开,便有三个人登门前来拜访。
这三个人便是王珪、韦挺和杜淹,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结伴
一起来找袁天纲,请这位袁半仙先生给他们相相面,测测未来。
袁天纲先分别聊了聊三人的脾性才能,说出他们未来会在哪个方
面有所成就。这倒还有几分事理可寻,毕竟阅历丰富的人自可从别人
的谈吐气质里看出许多品性能力方面的东西来。再往下,故事里的袁
天纲的预言就玄虚起来。他神神秘秘地告诉三人说:二十年以后,你
们恐怕要为同一件事被贬斥罢黜,不过没关系,暂时离开一下,很快
又会回来继续任职。
这话可不能再用常理来推断,若故事为真,那么袁天纲倒真是准
确得可怕。因为恰恰就在二十年后,三个朋友果然因为同一件事而遭
到流放的命运。在这件事上,他们本分别站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
甚至可以说因为这一立场的差异,三个昔日的好友在当时基本上成了
死敌。却没想到造化弄人,同一件事情,敌对的双方吃到了同样的惩
罚。结果当时正在敌对的三个好友,又一起悲悲戚戚被一同押解上路。
就算袁天纲做预言的故事是假的,王珪、韦挺和杜淹的故事却是
真的。世事变幻莫测固然让人感慨,他们三人的故事也还没完。二十
年后的那一天,就在三个朋友即将动身的时候,忽然有人给杜淹送来
了三百两黄金。敢给一个罪人如此丰厚的赠送,这个赠金的人当真是
大胆得可以;而且出手能如此豪阔,也真是让人不由得叹口气——果
然是这个人的风格啊,如果让他老爹知道,只怕又要气得无可奈何了
吧。
这个赠金的人,不算太久之后,三个朋友就和他认识了——不,
应该说,韦挺早已认得这未来的赠金人,因为他和此人的长兄,本就
是从小相识的挚友。
不过,先不提韦挺。
当初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有关王珪的。当时真
是佩服他的胆子,居然就那么大模大样地在朝廷的重心地带晃悠。因
为在那个时候,王珪的身份是一个被通缉的要犯。
王珪出身名门,他的祖父是南北朝末年的名将王僧辩,他的家族
太原王氏也是关东五大高门之一。可惜王珪的叔父王颇当时是汉王杨
谅的手下,先帝隋文于年前驾崩,太子杨广登基,杨谅却不服他这个
二哥,起兵造反。结果却是个不成气候的家伙,两把三把就被镇压下
去。王颇积极地参与杨谅造反,失败以后被杀也是活该。可怜王珪这
一批近支亲族都跟着一起倒霉,谋逆大罪株连九族,虽说当时其实并
没有株连到王颇的“九族”那么多,王珪这个亲侄儿说不得也只好去
作逃犯了。
好在王珪这个人交游的朋友不少,其中不乏有点儿势力的,也不
乏所谓“江湖上的朋友”,他在号为“长安大侠”的史万宝帮助下,
一点儿也不危险地携家带口跑到长安南面的南山里“隐居”下来。虽
然后人常说杨广是个残忍暴君,至少这时他没有表现出特别穷追不舍
的苛察劲儿。象王珪这样本来说不上犯罪完全是被牵连的人物,大约
追捕的命令也不紧急。况且在那个年代里,中国还是贵族世家大行其
道的时候,太原王氏的名头也应该颇有些作用,朝廷不会对他们赶尽
杀绝。看得出来,名为“逃亡”,王珪的日子应该过得还算逍遥,至
少他竟敢无所顾及地跑出山来去东都洛阳瞎逛。
后来,又过了好几年以后,为了感谢各位朋友的帮忙,也为了遵
从母亲“你成天在外面交游,也把你的朋友们带回家来看看啊”的吩
咐,有一天,王珪请了很多人到他家做客。按照故事里的说法,时间
应该是在大业十年到十二年之间。我们在后面会看到,这是一个颇有
一点儿意思的时间段。
这一次聚会看来相当有几分隆重,据说当时王珪没什么现钱,大
概是“隐居”久了手头比较拮据吧。于是他的妻子把蓄了很久的长发
剪下来换钱置办宴席,算是对丈夫的“事业”鼎力支持的贤妻的范本。
朋友们来了,在这些彼此或熟悉或陌生的朋友中,有后来非常有
名的初唐名相房玄龄和杜如晦。王珪的母亲显然对他最要好的朋友的
评价不如对这两位的评价高,当她见识到房、杜两位的风度学识后,
非常开心地说“这两位客人有做辅相的才能,我的儿子的富贵就不用
操心了”。
其实,那天来的人,应该不只房、杜两位。
韦挺和杜淹这两个老朋友如果没其他什么事,应该在被邀请的行
列吧。实际上杜淹和杜如晦正是两叔侄,但是看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
他们叔侄一度几乎反目成仇。大家族里亲戚间的内斗也不算什么新鲜
事,对王珪来说,也不妨碍他同时与两叔侄论交。
另外,太原王氏的另一支族人中,还有一个知名的大儒王通。此
人的学说在隋唐虽然不走红,不过他讲学多年,又有关东四大高门的
家族背景,弟子和朋友里也有几个值得一提的人物。比如杜淹就是王
通的弟子之一,另外还有河东薛收、太原温彦博也是他的弟子,至于
他的朋友,则有房玄龄、魏徵、陈叔达这些对初唐史略有所闻就一定
会听说过的名字。另外,王通的孙子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初唐四杰”
之一王勃,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后话。
这一批人里:杜淹、杜如晦这一对叔侄出身京兆杜陵算是关陇豪
门;陈叔达是南朝陈朝的宗室;其他人则都出身关东,且多为关东世
族里的名门后裔。
所以,王珪母亲的欣喜,怕不是单只为房、杜二人,而是欣然于
她的儿子所融入的这一整套的世家关系网。不过这一批人在隋代都不
算非常显达,王珪固然得罪当朝,其他人也多多少少都不怎么得志,
甚至和当朝抵牾。比如薛收,他的父亲是隋代名士薛道衡,在隋文帝
时也颇受重用,却因为一篇《高祖文皇帝颂》惹得刚刚即位的杨广不
悦。当时薛道衡的至交房彦谦劝薛道衡小心,最好从此伏底做小混日
子,他却没有听进去,结果不久就被杨广找了个借口论罪杀死。房彦
谦正是房玄龄的父亲,而薛收作为薛道衡的儿子,认为父亲死不当其
罪,从此怨恨杨隋,发誓不在隋室做官——
当然,他们后来都在李唐官运亨通、显赫一世。
而这一刻,在王家的聚会中,王珪发现他的妻子注意到了另一个
地方,他顺着妻子视线看去,看到的是末座最年轻的一个少年人。妻
子说了一句很“过分”的话:
今后你们能够成名,都因这一位少年。
这些话,在很久很久以后,被王家的后人告诉了中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诗圣杜甫,并被记载在杜工部不朽的“诗史”中。
王家夫人当真有那么厉害的“远见”吗?或者事实并非如此,慢
说在场众人不会把王珪妻子的话当真,很可能王家夫人自己也不一定
说得那么郑重。
我们或可以从人情事故上来考虑。
须知当时既然是名士云集,大家虽然仕途多不得意名头还是都有
一些的。若对其中已经出名的某位成年长者赞美过分,不免引起别人
的不服之心。可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大地夸赞一个尚未知名年纪
最轻的少年人又是另一回事了。就象几家大人聚会,中间有一家的孩
子也来凑热闹,大家很热心地说这小孩将来一定怎样怎样的好,即使
话再过火也不妨事。正因为这孩子还完全没有名气,年纪又小,实际
上是对大家最没有威胁的一个。另一方面来说,对已经成名的人赞美
过度,不免被人视作阿谀奉承的丑态。反倒是对一个后学末进,不管
怎么大力夸奖,都是“提携后辈、心胸宽广”的表现。
所以实际上,王家夫人的一句话,可能根本是从一大段正常的社
交话语里剪切下来的。话是真有,意思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随处可闻的“这孩子,哎呀哎呀,长大了不得了”
的变异版本,无所谓“远见”,当然也不是虚伪,只是社交场合里很
正常的一种应酬方式而已。
不过,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这次聚会发生的时间段其实颇有点儿
意思,那是大业十年到十二年左右。如果这个时间段没错,那么王家
夫人的话,也可能真有所指。只不过这一个“所指”,未必是真的指
向少年本人——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再往后押一押吧。
无论如何,当时的王珪和韦挺,看来并没有把被赞美的少年人放
在心上。如果魏徵那天出现过,他也不会把这少年人很当一回事。至
于杜淹、杜如晦、房玄龄、薛收、温彦博、陈叔达这些人若是出现,
亦当是如此。
猜想当天来的人可能还要多,比如那末座的少年会来,怕不是他
个人的关系,而是由七转弯八拐角的关系被拉来的,大约因为他的哥
哥和韦挺是至交、韦挺和王珪又是好友的缘故。既然这种拐弯抹角的
人都跑来了,说不得很可能还有很多因为无缘在史书上占有一立足之
地而不为今人所知的人物。
人很多啊,王家如今还算是罪人吧,是否太嚣张了一点儿?然而,
大业十年到十二年的时间段上,也许王珪有着足够的理由和足够的需
求来办这么一次聚会。
不管怎么说,若这一次聚会真的发生过,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
点,那一个一个的人物穿梭交谈,对于末座的这位少年人,应当也不
过是淡淡点头而过的一面之缘。
前面说什么来着?世事之变幻莫测固然让人感慨,再过上几年,
在王珪、韦挺和杜淹一起被流放的时候,“胆大妄为”给杜淹送来三
百两黄金的,正是这少年。
因为到了那时,至少杜淹的功名富贵已经和当年的末座少年紧紧
联系在一起,杜如晦、房玄龄、薛收亦是如此,至于王珪、韦挺和魏
徵倒站到了与少年敌对的一方,只有温彦博、陈叔达的立场还不够分
明,但也很难回避少年人给他们带来的一个大问题。
那时这少年人的对立方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长兄、韦挺的那个
好朋友。
在当时来说,他们是唐国公李渊的长子和次子。哥哥叫做李建成,
弟弟叫做李世民——啊啊,这已经是一句废话了。
--
修改:Greenland FROM 210.21.227.*
FROM 210.21.227.*
咦
这个版本好像跟以前的那个有些修改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水支
: [原创]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 [ 原创] 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 ...................
--
FROM 202.112.14.*
嫁了warstudy的阿修比以后,夫妇合体双修:P
内容比以前的版本膨胀了十倍都不止吧。
【 在 AmethystZh (空の軌跡SC◎曰若稽古) 的大作中提到: 】
: 咦
: 这个版本好像跟以前的那个有些修改
--
FROM 210.21.227.*
唐风的那个mm?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者:水支
: [原创]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 [ 原创] 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
: ...................
--
FROM 60.208.240.*
是的,就是她。
在那边也有看到你。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风的那个mm?
--
FROM 222.64.50.*
写虎牢关分析的那个mm?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风的那个mm?
--
FROM 202.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