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末座少年——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和少年时代详析(2)
作者:水支
第三代的唐国公李渊在七岁上死了父亲,他前面的几个哥哥早已
夭折,作为父亲唯一活着的儿子,李渊就在还不能明白这一切意味着
什么的年龄里,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唐国公的家族号称是陇西李氏的一支,陇西李氏往上追溯祖宗,
除了不太可靠的老子爷爷以外,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名人,应该是战国
末年的强秦大将李信。没听说过吗?没关系,那位派荆轲去刺秦王的
燕太子丹总听说过吧?在他那次失败的行刺计划完蛋以后,一怒就可
以“流血漂橹、伏尸百万”的秦王嬴政正好抓住这个借口,派大军进
攻燕国。最后率军追击并抓获太子丹的人,就是李信。
李信以后往下数,就数到了西汉名将李广和他的孙子李陵。李陵
战败被匈奴俘虏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说来他也是一个可怜人。按
照陇西李氏的说法,李陵一家虽然被汉武帝灭了门,但他投降匈奴以
后自然会重新娶妻生子。这样李陵的血脉传承下来,居住在胡汉杂居
的陇西一带。从这一点来说,即使李渊的家族是地道的陇西李氏,亦
是混杂着匈奴人和各种不知名的胡人基因的“杂种”无疑。
再往下,陇西李氏最近的一个名人是南北朝时一度在陇西一带小
小割据了一把的西凉李暠。其实西凉真的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朝廷,
整个陇外地区在那个时代前后一共出现了“前、后、西、北、南”五
个“凉国”,真是地方不大,大家都来凑热闹,倒可以从中一窥乱世
的混乱和无常。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毁英雄。所谓的“英雄”们在乱世里旋起旋
落。西凉也没有撑多少日子,传三代,二十一年灭亡,从历史长河的
时间线来看,西凉所占据的时空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瞬间。
之后陇西李氏的子孙四散逃亡,其中不免产生许多模糊的地带。
李渊一族就是抓住了其中一个,认认真真地说他们不仅是李暠的后人,
而且还是其中的嫡系。
今日的学者不免怀疑李渊的家族不过是在自吹自擂,相关的考证
则可以分成两种倾向。
按一部分学者的说法,李唐之“李”根本是胡人冒姓,也就是说
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杂胡,在汉化的过程中随手抓过一个当地汉人
大族的姓氏。反正陇西李本来就血统不纯,再多一个冒牌胡人亲戚来,
也不算太过分。
在另一部分学者眼里,李唐之“李”从其父系来论,是确然无疑
的汉族,中国人的习俗就是从父系来论民族的。甚至认为他们本是更
“纯洁”一点儿的汉族赵郡李之“破落户”,在南北朝末年为着一些
政治上的好处,再重新发达以后改了自家郡望。当然这时代的赵郡李
也不能说是血统纯之又纯的汉人,不过总比陇西李还好些,自然更
“纯”过冒名的杂胡。
汉?还是胡?这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从原理上说,一个稳定的系统受到一次巨大的脉冲冲击以后,虽
然会逐渐重新恢复稳定,但往往很难再原封不动地回归到过去的稳态
上,更多的都是出现新的稳态。
如果说以“五胡乱华”为开始的三百多年南北朝乱世开始前,汉
族已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民族状态,那么南北朝时代的胡人兴起就
是一个巨大的脉冲,南北朝结束时这个脉冲逐渐过去,整个系统也几
乎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稳态,新的稳态也就是新的民族自然会应运而
生。
当然,新的民族是叫做“新汉族”还是“新匈奴族”还是“新鲜
卑族”还是“新X 族”,又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好歹隋唐的君主都信誓旦旦声明自己是“汉人”了,似乎这个
“新汉族”的定性总是确然无疑的。简单一点儿说,在新的民族里,
源于汉族的性质至少在五成以上或更多吧。
从“天时”、“地利”这一自然环境上讲,各路“胡人”基本上
是游牧民族出身,当他们跨过15度等雨线以后,就进入到更加适宜农
耕生活的地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在这里是没用的,即使在比
较短的时间里他们还能保持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时间稍久一点儿,
便会在大自然的无穷力量之下转向农耕定居的生活。
从“人和”这一社会环境上讲,汉族的文明经验本根植于农耕,
就比游牧民族的文明经验更适合“中国”的主体自然环境。同时“大
一统”的思想观念,也已经产生出一个巨大的旧汉族人口数量。相比
于所谓“乱华”的那一批又一批胡人而言,在“中国”的环境下,汉
族有着质和量上的双重优势。所以总体来说是胡人向汉人转化,产生
的新民族是“新汉族”而不是其他什么“新X 族”,那也是非常自然
无可否认的事实。
那么,不管李唐的祖先有着怎样的具体经历,都不妨碍最后得到
的结果,即:他们是“汉人”,他们是“新的汉人”。
在一种针尖对麦芒式的激烈争辩里,论者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
么否认李唐是汉族,要么否认李唐这个汉族之“新”——似乎都太过
了。
其实认真的史家最后还是走着一条“中庸”的路线,或者说“辨
证”的路线,那就是:李唐一脉,以及整个隋唐时代的“中国人”之
主体,是胡汉合流的新汉族。
所谓之“新”还有时间上“刚刚发生不久”的意义,也就是说,
这一个胡汉合流的新汉族产生的时间还不长。那么,在人们的记忆里,
“我”到底有多少来源于汉、多少来源于胡,还是比较鲜明的。“我”
到底是胡还是汉,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争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争论
争论李唐到底是陇西李、杂胡李、赵郡李、父系算来母系算来到底有
几分之几的汉人血统胡人血统,应该也是有一种意义的。
这个争论,实际上唐初本来就发生过。
因为新的稳态还没有完全固定,即需要一次小小的选择和进一步
大力地培养,亦展现出可变化的开放境界和不确定的未来远景。蓬勃
清朗的朝气由此而发,建大功大业立千秋典范的机遇亦正在今朝。
因此,对那些有雄心、有野心、想立功、想扬名的人来说,生活
在这样一个时代,是有福的。
故事里的人物,从王珪、韦挺、杜淹,到房玄龄、杜如晦、魏徵、
薛收、温彦博、陈叔达,再到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最后到李氏兄弟
的父亲李渊,都是这样“有雄心、有野心、想立功、想扬名”的人。
当然,才力和时运的不同,使得他们各自的福气有深有浅。其中第一
个影响他们的未来的,则是每个人的家族背景。
--
修改:Greenland FROM 210.21.227.*
FROM 21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