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授权转载]末座少年 (13·本章完)
不知道长孙皇后有没有继承她祖上的箭法?
【 在 kqxqx (节度使·慕容恪>慕容垂·打仗当如拓拔珪)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世民的箭术估计是祖传的,李渊貌似射箭也很厉害,靠了这个娶到了窦氏
--
FROM 220.173.16.52
窦建德确实比较弱,败得如此窝囊,
其实李世民在关前是比较冒进的,对手如果是个有点心计的将领,很可能就在出击时候就中埋伏了,城门开,骑兵出的时候,不知道窦建德的部队在干吗?应该恭候多时等着冲进去了吧
【 在 franz (franz)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世民的马可是被射死了好几匹~~
: 远射方面,李世民身上的甲胄有效的阻止了
: 弓箭的杀伤而没有披甲的战马则战死沙场。
: ...................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6.52
FROM 220.173.16.52
殷实应该说不上吧?虽然不至于贫困
而且好像史书上没具体提到刘邦受到了哪些教育吧?如何得知他教育不错?
张良建议只是为了要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才,说得严重一些罢了,这个并不是说一旦各国建立,刘邦手下就会作鸟兽散去。秦国的百姓怎么会唯恐刘邦不做他们的王?张良他自己这时候怎么没想趁机回去复兴韩国?而且张良跟刘邦将太公兵法,刘邦很快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赋之才吧!”于是便留下来不再他往。
对于六国旧贵族,刘邦能把他们拉拢到自己一方应该能说明问题吧,而后面的反叛多是刘邦主动地发难,用尽各种办法除掉罢了,如果刘邦学周武王,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风波。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邦家境殷实,少年时期受过不错的教育,他的
: 幼弟刘交后来交游的更是一批学术分子。青壮年
: 时期和卢绾等好友一起在过游侠生活,归附沛县
: ...................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2.159
FROM 220.173.18.204
问题就是难以拿出来较量,刘邦跟这几个风格不大一样,不好对应着比较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谁的能力高,只要拿出来较量一下就行了。
: 刘邦与刘秀、刘裕、曹操甚至刘备、朱元璋在同一水平上较量,恐怕很难占到便宜。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8.204
FROM 220.173.18.204
嗯,确实,李世民是在对形势详细分析才做出出击的决定,但是我还是觉得窦建德之所以败成这样主要问题还是他自己方面的原因
【 在 Greenland (苍野) 的大作中提到: 】
: 李世民的冒进……faint,李世民的骑兵大队出来之前,
: 必要的一批侦察游骑分队早就洒出去了,窦的部队以
: 步兵为主,怎么可能在关前打李世民的埋伏,而不被
: ...................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8.204
FROM 220.173.18.204
项羽是有自己很大的性格缺陷,但是他也有自己出众的才能,项羽能做的事情 这几人不一定能完成,设想把这几人放在项羽的位置上,能做到哪一步还真不好预测
如果换成项羽和刘欲风格有点像,pk的话,估计是一回合见分晓。当然了,这些都是顶级牛人,不好简单判断真正交锋哪个强弱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秀、刘裕、曹操不会放跑韩信、陈平这样的人才的,也不会连一范增都用不好。
: 刘邦胜在有战略眼光和用人,而项羽恰恰在这两方面较弱,刘邦一直避免与项羽正面交锋,
: 所以正好能克制项羽。
: ...................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2.159
FROM 220.173.2.159
刘邦的军事才能相对于所提到的这几个牛人应该是有所不及,但是刘邦在政治上却比这几位高一畴,很难说谁强谁弱。
秦末六国复国,旧贵族势力很大,这些对手比起后世,象隋末、元末这些军阀并不弱,而根基比他们深多勒。
而且当时各国之间隔阂还是不浅,从公孙庆和齐王的争执
齐王曰:“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杀公孙庆。
可以看出,各国的内部自我认同还是很强,反秦基本还是以六国为单位,而刘邦要去控制这样一个现状,去得到各国民众的认同,没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从灭秦可以看出,刘邦虽不善以少胜多,不善于攻城,但是却善于从敌方内部瓦解对手,并取得所占之处的民心,经常能使得对方很快臣服,多次有人提着地方将领的脑袋来见刘邦,好像没见他长期围攻哪个城市的情况。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邦没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很多策略都是部下提出来的,刘邦自己提出来的策略
: 却往往被否定或者最终失败。
: 当时与刘邦竞争天下之人,从项羽、秦二世到田荣、田横、魏豹、陈余,领导才能都
: ...................
--
FROM 220.173.5.186
而且刘秀时候姓刘很值钱,统治的合法性问题对于政权稳定是相当重要的
【 在 napolen (苗苗之风) 的大作中提到: 】
: 刘秀得天下很大程度上是捡了绿林赤眉火并的便宜,在收编了绿林残部,打垮了被削弱的赤眉之后,基本上大局已定
: 而刘邦则是要跟已经取得天下霸权(尽管这一霸权还不那么稳固)的项羽正面硬碰,应该说难度要高于刘秀
: 记得好像是石勒说,他要生在刘邦的时代,只能做刘邦手下的大将,但若生在刘秀的时代,就可以跟刘秀一较高下了
: ...................
--
FROM 220.173.1.36
嗯,确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更进一步的,尤其是象秦始皇这样的划时代的一步。
隋炀帝能把这么厚的家底败掉,也不是一般人啊。不过如果后来他能稳住局势,对他的评价会差别很大
前天偶尔看《资治通鉴》汉元帝这段,没想到那个时期那么富,国库比文景时期还多得多,文景时候“京师之钱累钜万”,元帝时候的记载是:“孝元皇帝继承大业,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还真是小巫见大巫,加上当时的外患很少了,应该是有可以使得国家更进一步的基础,结果元帝后面几个皇帝却什么都没做出来
【 在 kqxqx (节度使·慕容恪>慕容垂·打仗当如拓拔珪) 的大作中提到: 】
: 奋六世之余烈也不是那么好奋的,隋炀帝就把好好的一个天下给败掉了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36
FROM 220.173.1.36
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刘彻败家的话,怎么可能给他庙号?景帝都还没有,宣帝也到刘秀时候才补上,这个门槛多高可想而知吧,班固对武帝的评价是很高的,应该也能部分反映当时大臣的看法吧。而昭帝宣帝元帝时候财政的大增,跟武帝对经济的改革关系很大。
比较了一下前后的国库财政,文景时候的富庶感觉是有点夸大了,不过那个时候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非元帝时候能比。文景之治也并不是文帝景帝少收点税,节俭一点就能出现的,这两个皇帝很懂权术,也比较谨慎。留下的财富好像刘彻没挥霍几年就没了,就得跟贵族豪强争利,这个跟隋的财富大量囤积,经过隋炀帝仍然很多大不一样。
总的看来,文景之治开创的局面虽然很好,但是这样的平衡并不太稳定,只是得益于文景两位帝王个人的才能,如果接下来的是一个平庸的君主的话,很快就会出现兼并腐化的情况,武帝尝试着通过寻找合适的制度来加以控制和延续,应该说是很超前的。
【 在 quiz (不好了)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刘彻这样的败家子例子在前面放着,后面的几个皇帝再想建功立业,
: 大臣直接质问他是不是想将来也下几篇罪己诏就吓回去了。
--
修改:Demigod FROM 220.173.12.131
FROM 220.173.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