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水支
[原创] 两“秦”相遇:唐初薛秦战役详析(2)
这一场遭遇战后,李家忙着巩固地盘。扶风的窦璡,一看这个姓
氏估计很多即使不太熟悉唐史的人都觉得可疑,没错,此窦那是价真
货实的窦夫人的“窦”。论辈分,窦璡是李渊正妻窦夫人的同族堂兄
弟,对于他来说,看着李世民这个外甥带兵冲杀驱赶着薛举的“三十
万大军”,一定是喜滋滋地就在城墙上招手叫好啥的。至于李家明摆
着来抢杨家已经基本上失去的江山,反而是他最大的安慰了。那可来
一群自己都不认识的路人甲好太多——老实说,李家要得了天下,他
们窦家只有好处更多的。
所以不用多想,窦璡就拿着扶风进了李家的朝堂。
另外,在关中地区南部秦岭山脉中的河池,守备的旧隋官员是萧
瑀,其家本是南朝帝室,他的姐姐又是杨广的萧皇后。照理来说,他
对李家这种“反贼”,应该是痛恨最深的。不过世事难料,萧瑀说话
太直做人不圆滑,个性上很不能和杨广那过于的自负高傲相投,结果
被贬到河池。而且,从另一层亲戚关系来说,他的妻子正是独孤家的
女儿,他和李家的亲戚关系,也不仅仅是通过杨家来联系的。
对杨家失望,看穿了大势已去的现实,李家也不是没根没底的非
关系户,于是萧瑀亦毫不犹豫投了李家。
对这两位资历深厚的近亲远亲,李渊自然委以重任,不久隋炀帝
完蛋,李渊正式建立新朝大唐,窦璡被封为礼部尚书,萧瑀是内史令。
至于他们进献的两个战略要地,被李家就如此轻松到手,一举卡住了
薛秦从西、南进攻的道路,
如此,薛举要再次进击关中,只剩下了北面的道路。
但是李家要消灭薛举,这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正如前面所言,李世民的增援只是一场击溃战,薛举逃回陇山西
面以后,那些溃散的士兵陆续回到他手中,其中真正的人数损失并不
大。反倒是中间的乌合之众可能被淘汰了,再加上薛举怎么也该有了
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重新组织起来的军队,就再也不是那乱七八糟
的所谓“大军”。
大业十三年的下半年,年号被改为义宁元年,翻过年头到了义宁
二年,李家的战略重点放到了东部的稳定上。
对西面也不是没有动作,李渊派出另一个窦氏族人窦轨和一位太
原起兵的元勋姜抃巩固汉中地区,姜抃就是天水人,在陇西很有几分
势力。他们击退了薛举叛将钟俱仇和当地羌人联合而来的进犯,似乎
还想进一步向西北去攻薛举主力,结果轻敌被薛举揍了回来。
遥在西北如今内蒙古境内的隋朝边将张长逊投靠了李家,在薛举
西北后方的李凉也暂时向李家表示臣服,形成了对薛举的一个宽泛的
包围圈。
不过基本上,保持为一种相对平静的守势。
之后双方的争夺,倒主要转向外交。薛举打算联合突厥进犯,李
渊则派宇文歆到突厥游说、拿钞票和美女一通猛砸,算是把薛举的外
交算盘给打破了。
六月,李渊正式登基,李世民也正式成为“秦王”。
这时,张长逊从北面下来,试图进攻薛举在平凉一带的据点。薛
举从天水率军反击成功,加上他自己应该准备得比较充分了,就趁此
沿泾南下。
六月初九,薛举开始攻击在李唐手中的泾州。李世民被任命为元
帅,率八总管兵出战迎击。如果之前的那次遭遇战可以称之为序幕的
话,这时候,西秦和秦王这两“秦”的对决,才算是正式拉开大幕上
正戏了。
这一次进攻,薛举虽说是“悉兵而至”,但并没有前一次那种
“大军”的形容,但史书也没有说明他到底带了多少人。根据后面的
记录,薛家灭亡时被小李收编的精兵有“万余人”,然后杂七杂八的
还有“男女五万口”,加上逃散的、之前战斗中被打死的和补充的情
况总体来看,薛举带出来真正可用的精锐部队最多两、三万人,另外
估计还有几万后勤、杂牌、小朝廷的官员等等。
李世民所率领的“八总管兵”也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因为当时
的一个“总管”到底带多少兵,那是变动很大的。一个总管可能只有
几百人,也可能有上万人。所以“八总管”竟是在几千到8 万间一个
浮动太大的数字。
按前后的情形,李家进入关中约带了三万兵,李世民在关中掠地
收聚的那十九万杂牌不好算。另外,史书还记载,说李家兄弟去东都
晃圈子那次,带了十余万的大军。当时也是刚拿下长安不久,估计杂
牌还没有经过进一步大规模整编,而且这十余万人也没有什么重要的
战斗和战果,很难看出他们实际的能力也很难确定其中到底有多少可
用的兵力。
如果当时李家真有十几二十万的正规野战兵团,那第一次在扶风
早把薛举吃光了,或者早就扑过去攻击薛举而不是拖了不半年多还是
薛举先手。
这半年多里李家一定对这看着庞大的“二十万大军”进行了大力
整编,其中很多“水分”应该已经被榨出,打个对折并不稀奇。李家
刚定关中,关中虽然人口远远多过陇西等地,但还来不及进行系统的
建设和动员,所占领的各个地区也需要戍卫部队,李渊还要保留一部
分可作后备的机动力量。
所以综合来说,这一战里,小李带上第一线的“八总管”兵力,
四万应该差不多。第一线的兵力对薛举,处于比较优势但优势不大的
态势。
还要先看一看战场的地形情况。
关中平原历来被称为“四塞之地”,其东有黄河,南为秦岭,西
有陇山,这都不必说了。薛举不可能从东面攻来(除非他知道地球是
圆的……呵呵,开玩笑),南面的秦岭通道上的河池、西面陇山山口
处的扶风,都在李唐手中,加上道路狭窄山势逼人,要突破会十分困
难。
这样一来,就剩下关中的北面我们还没有提及。
请注意看地图,其中绿灰斑点的一大块就是关中平原,其北面忽
然出现一片纯绿色那就是山岭抬起、在山坡上形成的植被,因为这里
人类难以居住,所以开发少反而显得更绿。这就是关中北部的高原,
其西部和陇山相接,东部靠近黄河。
翻过山岭到了高原上以后,其实地势还是挺平整的。我们看见高
原上细密的线条纵横交错,那不是山脉的纹路,而是黄土高原上特有
河流浸蚀的痕迹。所以实际上这一片高原上还是相对平整的,加上千
年前的浸蚀还没有今天这么厉害,所以唐代的这片高原,应该更加平
整些。大批部队运动更加容易,如果要守住关中的北部,其实更好的
位置是在平凉等地就把薛举卡死。
但是,平凉已经被薛举先一步占领,那么他的主力进入高原,俯
瞰整个关中,那是很强的一个威胁。
幸好李唐也不是完全没分,他们占据了高原上的泾州,我们从地
图可以看出,尽管高原上比较平整可以驰骋,但要从那上面下来也不
是那么容易的。北部高原和关中平原的接壤处那一大片纯绿色,是很
难通过的山坡,因此可以通行的地方,就是沿泾水而下,斜向东南的
一条长长的河谷。并且通过泾水,后勤运输也更方便。
所以,在李唐手中的泾州城和宜禄县城,正当泾水之上,成为薛
家和李家、西秦霸王和秦王之间争夺的焦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FROM 21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