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水支
[原创] 两“秦”相遇:唐初薛秦战役详析(5)
八月,薛举成为继李世民之后第二个在这场战役里传说染上疾病
的主帅,不过,人们对他的疾病,应该是没有什么疑惑了吧。毕竟,
他病死了。
这个,与其说是天意,或者不如说老人家就是身体底子虚吧。
薛举一死,他的内部就发生了动荡。
他的“太子”薛仁杲虽然是个勇猛同时也狡猾的人物,但习性暴
躁好杀,和内部不少将领臣子的关系,据说都处得不好。如今薛仁杲
即位,不免人心惶惶。先是薛举的第一谋臣郝瑗掌不住了,据说他为
薛举的死非常难过,悲伤过度把自己悲病了,他的这一“病”应该也
没有人怀疑,因为他也病死了。想来只怕郝瑗对薛举之死的过度伤心,
应该也有他对薛仁杲之未来实在不太看好的因素。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当地真的在闹流行传染病,那
么很显然,就是在这个方面李家的实力也强过一头,李世民虽然先病,
可等薛秦两大重量级人物病死后,他已经休养好了。于是,再次生龙
活虎带着一大票人来找小薛继续斗殴。
小薛却可怜,老爹刚死,内部不靖,后面的泾州钉子扎人,更远
一点的侧后方还有宁州等地虎视眈眈。现在见到小李气势汹汹过来,
心里一虚,小薛收缩兵力退回折墌. 于是小李“率诸将复壁高墌”,
老薛家辛辛苦苦打下的前沿阵地,就这么轻轻地再次易手。
对于薛仁杲的这个“懦弱”举止,历代论史论军的,都不太在意。
至于其中得失,个人倒觉得不好简单地下了定论。
薛仁杲如果顶在高墌和宜禄一线与李世民率领的唐军主力对峙,
似乎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在这个位置上,薛秦军队的战线更长,后方
的泾州、宁州等又并不宁静,除非他有一举将李世民的军队再次完全
击溃的力量和方法,那么这一冒险的策略还是值得一试。
不过,且不说薛秦内部的矛盾,也不说小李亲自布阵的严密,就
单从地理上看,小李从关中而上在高墌、宜禄一带固守是很方便,小
薛要从高原上沿河谷突进则未必容易。这里的河谷尽管比较宽广,到
底受到山势的一定限制。河谷中还有州城县治,很难想象北面打得那
么热闹的时候,唐军不在这里层层布防。
确实也是如此,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就是这一年,在宜禄
后面这一片河谷里,李唐从隋代北地郡中专门划分出两个县城新平和
三水,将其设置为豳州(请大家留意一下这个“豳”字,谢谢,因为
它和“幽”字太象了,有很多粗心的人以为日后罗艺造反爬回“幽”
州,就是被这个“豳”字给害了),州治在新平。前往迎击薛举时,
小李还专门在新平修筑名为“永定垒”的坚固堡垒,让这个紧接在泾
州南方的豳州成为他的防御纵深。所以,真的要说,一口一个“李世
民迎战薛举时轻敌急进”的人,也不想想在自己后方嘿咻嘿咻大修堡
垒难道是修来玩儿?
所以,如无一举而胜的把握,后方又不安定,收缩战线应该是再
所难免。
倒不如说看来薛仁杲收缩得还不够彻底,没有一气退回陇上。看
来他还是舍不得老爹开创的这个局面,又或者上次击溃唐军主力一回
后怀了侥幸的心理,巴望着老天再给他一次机会。更进一步想,回头
看看平凉,说远不算很远,实在不行再退回去,岂非也不难?
当然,我们这些即知道开头也知道结尾的人会叹一口气:你退不
回去了啊,薛大哥!
薛仁杲收缩兵力,一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前面没有讲的刘感和
李叔良的故事,这时候就要上场了。
薛秦这一收缩兵力,泾州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攻击的最大重点。薛
仁杲如果攻克此地,至少能保障自己和平凉之间的安全感和运输畅通,
以后看着不行退兵都方便得多。当时虽然薛秦内部有些动荡,实力仍
旧很强,又是新胜,士气也应该高涨。至于拖到后来的缺粮问题,还
没到那么严重。李世民的主力屯守高墌,不欲与其决战,也会客观地
使薛仁杲有较多精力来对付泾州。
因此,刘感的故事里,泾州受到薛仁杲围困猛攻,形势显得岌岌
可危。幸好刘感是个执着的人,咬着牙也顶了一段时间。因为之前一
个月虽然没有攻打得那么厉害,但也和关中断绝了联系,所以到九月
里,泾州城里粮食已经告急。史载刘感杀了自己的马匹给大家分着吃,
自己只喝光骨头汤,只在里面和一点儿木屑而已。
好在当时小李既已重返高墌、宜禄一线,唐军在前线的力量增强,
那么就可以逐渐重新拿回泾水南岸的控制权,并且派出援军。于是李
叔良登场,他率军去救援泾州,再加上交通线逐渐恢复,泾州的危急
得以解除。
薛仁杲前进无路,泾州又拿不下,渐渐地窘困起来。他的手下有
一只大将名叫翟长孙的,这会还真的投了降,投到泾州城内。此公虽
没有单独列传,日后也小小有名,小秦王名闻天下的玄甲精兵四将中,
就有他的一个位置。其骁勇程度,当和尉迟、秦、程等并驾齐驱。
这是好事,却闹出个大笑话。
话说翟长孙投降进了泾州以后,忽然城里增加了不少吃饭的嘴巴,
还个个都是大肚量。李叔良堂叔这时心里一活动,算盘珠子啪啪一拍,
居然坐地行商,干起倒卖军粮的勾当来。其实呢,这从侧面说明,当
时泾水的局面确实已经缓和了不少,估计李家狠命地给前一段时间还
闹饥荒的泾州大运了一批粮草来。所以李堂叔才有这个余粮来倒,否
则,他也不怕自己被饿死。
这么一闹腾,被薛仁杲知道了。小薛见泾州有不稳定的因素,李
叔良能力不行,计上心来。
九月初,小薛假装说自己没粮要退兵,拔营走开。又让一个高墌
人到泾州诈降,说要献城——
这里有一段小公案,那就是这个高墌人要献的城是哪座城。如果
说高墌自然是献高墌城,前面已言及李世民已重返高墌,那高墌城岂
有再献的必要?
我们还是先往后看。
李堂叔见又有人来献城,大喜,派刘感为先锋,率军前往接收。
薛仁杲和诈降的人约定,在城中三举烽火为号合击唐军。刘感先到城
门下,他留了个心眼,叫人干脆把城门先烧了。结果城上的人本不是
真心投降,赶紧拿水去浇。刘感知道不妙,赶紧让人通知李叔良撤,
城上见他们要走也赶紧举起烽火,薛仁杲便从“南原”冲下,在“百
里细川”大战李叔良。先锋刘感被执,李叔良败回泾州。
那么,这里的“百里细川”是哪里?其实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百里细川根本就不在高墌附近,我们看地图,它原来在泾州南面,
远离了泾水,离高墌、宜禄一带差得远了。这个地区的北部不远,是
渭水的发源地,而渭水在这一带的南岸,就叫做“南原”。
薛仁杲本在南原早已埋伏好兵马,刘感发觉不对劲回师,薛秦军
队就立刻冲了出来,无论如何,刘感没有时间从遥远的高墌绕个大圈、
还要先渡过宜禄川跑到这里来。所以实际上,这个“高墌人”献的城,
未必就非是高墌城不可,有可能当初资料因年代久远有所散失,“高
墌人XX献X 城”中间X 的部分已经找不到了。
其实我们再看,百里附近还有一座比较重要的城市,就是灵台城。
灵台城的位置,比高墌和宜禄靠后,也许是当初薛秦一时还没有放弃
的一座城池。他就用这个作诱饵,让李叔良和刘感上了当。这一诱饵
确实容易让人麻痹,因为我们看到,灵台在宜禄和泾州之间,这时候
唐军逐渐在泾水南岸掌握了优势,李叔良和刘感一定会认为,这个地
方投降是理所当然。反之,此地偏南,实际上离宜禄又很有些距离,
并且进入南部山区的边缘地带,地形复杂,正是奇兵截击的好地方。
唐军虽然在南岸占优势,也不可能把每个地方都排满人,空隙是肯定
有的,薛秦的军队里也有不少关陇地区的土著,设此伏兵不会有地理
不明的障碍。
小薛这一把奇兵其实用得相当精妙,唐军本一东一西对此地区形
成钳制之势,他的部队穿插到泾州和宜禄之间,一击而成,干净利落,
实在漂亮。
但也正因为薛秦在这里用兵实在太险,薛仁杲一击之后必然不敢
恋战。他抓住了殿后的刘感,却只能放过李叔良率领的唐军主力。
李叔良逃回泾州,薛仁杲抓着刘感到城下,要刘感叫开城门。这
个,当然,其实刘感就真的胆小怕死叫了,李叔良也不会开门。大约
小薛是想,之前不是说李叔良倒卖军粮么,大家一定对他不满。而刘
感在围城战中体恤士卒,应该很得人心。刘感来叫城门,李叔良要是
弃刘感不顾,说不定泾州城里自己反起来呢。
刘感没有怕死。
刘感在城下说的是:“逆贼饥馁,亡在朝夕,秦王帅数十万众,
四面俱集,城中勿忧,勉之!”
结果,薛仁杲将刘感的腿埋在土里,然后让人一箭箭把他射死了。
李叔良害怕城中不稳,倒见机得快,赶紧把自己做奸商倒卖所得
又吐了出来,将自己的所有金宝拿出来劳军。而且这时他还做了一个
很大方的选择,就是把全城的军事都交给翟长孙处理。这样,他之前
倒卖军粮主要是从新到的翟部身上渔利,如今有翟长孙主事,也容易
安定军心。且翟长孙应该比他更通军中事务,也更了解薛秦的情况。
到此,刘感和李叔良的故事结束。薛仁杲虽然有一时的一个胜利,
却无法动摇唐军合击之势的根基,更加无法在实力上超过唐军。随着
时间的推移,整个泾州地区的战场,陷入一种胶着的“平静”状态。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这一年的冬天。
--
修改:Greenland FROM 210.21.227.*
FROM 210.2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