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水支
[原创] 两“秦”相遇:唐初薛秦战役详析(6)
剩下来的事情,对略知道一些初唐史的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李唐和薛秦的对峙,到十一月初见了分晓,薛仁果的军队越来越
难以坚持,好几个将领投降,甚至在他后方镇守的左仆射钟俱仇也降
了唐。真是内忧外患,还不灭亡更待何时?
于是,李世民出击了。他先命行军总管梁实去浅水原扎野营。对
于只能急切求战的薛仁果来说,这是一个不能不立刻出击的大好机会。
此时薛仁果的主要野战力量,在他手下大将宗罗睺的统率下。宗罗睺
立刻展开了对浅水原唐军野营的攻击,大概这个时候他们还想着能象
三个月前一样,一举击破李世民好不容易出动的主力吧。
但既然是有备而来,梁实的野营可就没那么好打破了。据说当时
野营所在地水源缺乏(也许本是有意诱敌之举?),营中数日没有饮
水,但依旧坚守,宗罗睺就是攻不下来。
小李也真是狠心沉得住气的,这几天都没有动静,硬是等到薛秦
军队显出疲态来,才下了真正的进攻命令。这也可见薛秦军队的作战
能力确实相当强,李世民日后对付的几大强敌,算一算还就是一个窦
建德在临战上是最没用的。
十一月初七,李世民再命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出高墌加入战斗。薛
秦军队的实战能力到此可谓发挥到顶峰,在这么几天鏖战之后,面对
一支生力军,他们仍然把庞玉打得几乎不能支撑。但是,人的能力是
有极限的。当李世民亲自率领第三支也应该是唐军最强的一支后备队
从浅水原北冲下以后,连战数日屡被打击的薛秦军队终于支撑不住开
始溃散。
溃散的薛秦军队四下逃去,唐军斩获了据说是数千,却也不算很
多。
李世民没有休战,也没有停顿。他率领身边的二千余骑沿泾水而
上,追击溃军直扑折墌.
这个,此时如果不出来一个拉马头的,貌似故事就没佐料了。所
以蹦地一声,小李身边跳出了一个人抓住他的马头“苦谏”,大意就
是:薛仁果还占据着折墌坚城,虽然击破了宗罗睺的军队,不能轻率
地带着这么一票人就冲到别人的堡垒下啊,请暂且停止战斗看形势再
作决定吧。
跳出来的这个“佐料”的身份倒也不低,他姓窦,窦夫人的窦。
他是窦夫人的堂兄弟,名叫窦轨,论辈分,那就是李世民的诸多正牌
舅舅之一。而且,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个舅舅为人个性严酷,或者应
该说近乎残酷,自律即严待人更严,实在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物。不
过,小李岂是那种会怕人的?后来窦轨也长期为他办事,未尝听过这
个舅舅有任何敢于违抗他的命令的记载。
这一次也是,李世民只匆匆回答了一句:我考虑很久了,破竹之
势不可失,舅舅你别再说了!
酷啊……所以说,酷人自有酷人磨,酷酷的窦轨舅舅也就不再吭
声,老实跟着小李冲到折墌城下。
薛仁果从城里引了一支军队来列阵,却不敢和李世民交锋,两军
对垒中,唐军后继部队又陆续赶了过来,竟至薛秦又有好几员将领投
降。薛仁果一生强横,此时也尝到了恐惧的滋味,他还军回城还想固
守。
天色渐晚,唐军自然越来越多,逐渐对整个折墌城形成合围之势。
到夜里,薛秦军中绝望情绪浓烈,士卒纷纷从城墙上跃下(古代的城
墙没有很多人想像得那么高)投降以求自保。
十一月初八,无可奈何的薛仁果率“百官”投降。唐军俘虏了万
余精锐和五万男女人口,看来薛家真把他们的“朝廷”搬过来了不少。
这一战的最后一点儿佐料就是,完胜以后“诸将”一起问小李:
“大王(嗯,请千万要念作‘dai wang’哦,俺保证是中古发音^0^ )
一战获胜,就舍弃步兵,也没有攻城器具,率领骑兵扑到坚城下,大
家都觉得肯定是攻不下来的,怎么就拿下来了呢?”
小李就高兴爆棚地回答:“宗罗睺的军队,那都是(薛家在)陇
西召集的人,将领骁勇士卒剽悍(那是真的),我出其不意击溃了他
们,能够斩杀俘虏的人也不多;如果慢慢等着看形势,那他们就会跑
进折墌城,薛仁果重新集合整理好这些人,再打就不好打了;如果急
进进攻,那么他们就会一通乱跑向自己的家乡逃去,折墌收不到散兵,
薛仁果也吓坏了来不及图谋,这样我就能拿下折墌城。”——
嗯,当然,末尾要加最后一句佐料才算完整:“这就是所谓的‘
成算’啦,你们都想不到吗?”(哦呵呵呵呵呵呵呵呵——俺才素牛
人~~~~~ )
薛秦至此灭亡,至于薛仁果和他的好些部下,都不会再有回到陇
西老家的机会了。
--
FROM 21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