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水支
[原创] 两“秦”相遇:唐初薛秦战役详析(7)
其实,被俘虏的薛秦将士包括薛仁果都得到了李世民的善待,史
载薛仁果兄弟(薛举到底有几个儿子,今天已经不很清楚,薛仁果作
为长子,下面应该有若干弟弟)和他手下那些骁勇的将领继续领有他
们的原部兵马,小李跑出去打猎射箭都带着他们没有猜疑。如果往后
看,对薛秦的投降者们小李是最宽容的,而这一群为前途忐忑不安的
武夫对他很容易就死心塌地顺服了。
或许“关陇”的关系本也紧密,当一切结束以后,对很多人来说,
只希望快些将过去忘记而已。
又或许薛仁果本来据说和众将就“有隙”,薛举死后大家对薛家
的忠诚已经只是一个习惯在起作用。
倒是诸亮父子如今可以如愿以偿地降唐,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暗暗
企盼许久的结局吧。诸氏父子是当时名士,李世民也早听说他们的名
声。于是派人“求访”而“获之”,据说见面后诸亮从容的风度很得
李世民欣赏,便将他们父子都收进包包“引为王府文学”。不过这时
候看来李世民对做儿子的那个没太注意,毕竟有父亲在前面大约诸遂
良也表现不多。
然而,当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李渊高兴之余,所下达的命
令是:薛家杀伤唐军士卒很多,要将他们的党羽全部捕杀。
想来李渊的做法也许确实是从李唐内部的稳定考虑,也可能是他
就想杀一儆百,告诉大家只有放弃和唐军交战才有活路。
这时跳出来一个人劝说李渊,那个人,本来应该算是李唐的一个
竞争者。他就是李密,在两唐书里,除了因纲纪关系硬要打头的后妃
或宗室以外,排在列传第一名的李密。
唐书里诸家反王,也只有李密一人获得独占此传的资格。
瓦岗寨,李密,确实是隋唐之际和隋唐之后都响当当的名头。好
歹当初就是李渊,也写过信去假装谦虚地说要推他为主。李渊说的虽
然是缓兵的假话,也不是随便找个路人甲就可以让高祖陛下废那么多
力气并且愿意说这一通假话的。
这时候,李密已经败在东都王世充手里,降了唐而还未叛唐。其
实看李密和王世充的对战,实在给人一种叹惋之感。比较一下李唐的
统一战争,消灭一个大豪强就是一副地图来说明,虽然中间有些周折,
但依旧一张图就能完事,干净利落。反之,要看李密打东都,翻地图
就够呛——
李密第一次攻东都之进攻图;
李密第二次攻东都之进攻图;
李密第三次攻东都之进攻图;
李密与王世冲第一次战斗经过图;
李密与王世冲第二次战斗经过图;
李密与王世冲第三次战斗经过图;
李密与王世冲第四次战斗经过图;
李密与王世冲第五次战斗经过图;
这就是三军大学的《中国历代战争史》所附的整整八张作战形势
图。从隋大业十三年的四月到唐武德元年的九月,一年多的时间说长
不长说短不短,在一系列频繁的战斗中李密从坐大到溃败,也就是那
么一回事而已。这时候他来到长安,还算得到李渊看重,把自己母家
独孤氏的女儿嫁给他。只不过,“朝臣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
却很可以看出这个不久前还叱咤风云的人物的悲哀。
但这会儿李密劝说李渊的意见,李渊还是接纳了。李密的意见也
不复杂,就是说薛秦容不得人,当初俘虏的唐军将士多被杀害,所以
他们败亡了,难道陛下今天要学他们的榜样吗?
当然,尽管如此,在李渊的心目里还有一条底线,那就是绝对不
原谅任何称了帝的对头,这是要强调帝位的尊贵不可攀在里头的意思。
如此李渊修正后的命令是“戮其谋首,余皆赦之”。
而李世民来说,这里面却有一个史书从来没去提及的尴尬。就算
只杀“谋首”,那薛仁果兄弟和某些将领是肯定要没命了,之前他一
概善待从而获得的忠诚里却包括了他们。
因为资料实在太少,我们不清楚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在这一尴尬中
重新获得平衡的。其实这应该是一件比前面收服他们更难做的事,因
为这基本是叫他自食其言。在这里他是否为父亲的决定有所不满呢,
但这一次也没有听见他反对的声音。会否是在重新考虑以后,李世民
也觉得自己过于宽大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这时候他在政治上的考量,
还太天真了些?
不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李世民倒也再没
收过会让他父亲坚持必杀的人才。尽管完全没有记载,但不由会让人
觉得,李渊的命令,必然给了他这个次子很多思考吧。
回过头来看李密,他不仅在此时为薛秦的许多人说了一个人情,
还被派往豳州迎接秦王的凯旋大军。
有一个近似传奇的记载,说李密因自视很高,见到李渊都有些倨
傲的颜色,可当他见到李世民的时候,却悄悄跟殷开山说“真英主也!
不如是,何以定祸乱乎”。
有可能李密确实是被李世民的一种威仪风采所惊,所以不由说出
这么一句话来。毕竟象他这样的枭雄人物,对于高居庙堂的年长帝王
的敬意,说不定确实不如对一个凯旋而回的年轻元帅。然而就算有所
真心,这话说出来也让人觉得太可疑了。
李世民即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一句“真英主也”,若在这个时
候传播开来,难道会在李唐朝廷里产生很良性的影响吗?
必然让老李猜疑,大李不安——而小李,或者野心滋生成为乱端,
或者畏祸避事从此无用。
尤其是别人也有对小李说这样话的,他们打的主意不过是投靠小
李奔个好前程。李密说着这句话,心里打的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算盘,
从未见他有任何欲和小李接近的行为,想的只是重新弄回他的旧部然
后东山再起。
这样一来,李密这句话里,实在是挑拨的成分远大过真心的成分
了。
殷开山不会不把李密的话上报,李世民知道以后的反应,还是从
来没有被记录过。这句话是否在当时就传播开来,也无人得知。有些
朋友认为说不定这句话就被老李知道了,老狐狸是什么人,听到这种
“挑拨我儿子产生野心”的话还能再放过李密么?所以后来李密之死,
其实就是李渊故意安排的。
最后,在庆祝薛秦灭亡的宴会上,杀尽薛秦首脑的李渊告诉大家
:
如果踏踏实实跟着我干,那么天下太平以后大家都有富贵。否则,
被王世充赢过我们,你们也会统统灭族!今天薛仁果君臣的死无遗类,
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这句话,杀气真的很重啊。同时话语里转折地反映出一个意思,
在当时李家的心目中,下一个最强的大敌,就是占据了东都洛阳的王
世充。那时候的窦建德固然不过仅仅是一个“剧贼”,江南萧铣的实
力一直也都不强,其余大小盗贼更不可论,至于北边几个突厥支持下
的打手势力如刘武周、梁师都辈,则愈发不放在李家的眼里了。
十二月,如今关陇鏖战后胜出的唯一的秦王殿下,被加上“太尉、
使持节、陕东道大行台”的荣誉和职衔。太尉是总管军事的荣誉头衔,
此时放在秦王殿下头上却有着超过单纯的荣誉的意义。至于陕东道大
行台,其目标指向在东方的中原,李唐王朝是一门心思盘算着新的征
服战争了。
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却失算了。
当然,这已经不在这一个故事的范围里。(完)
--
修改:Greenland FROM 210.21.227.*
FROM 210.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