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攻略——唐初李唐入关战役详析 (5)
作者:水支
号称“历山飞”的“盗贼”在隋末满坑满谷的“反王”里面并不
算特别出名,但是,他们中的一部不仅成为了唐国公李渊的主要清剿
对象,也勾连出好些隋唐之间人物的往事。这一拨人的背景也颇有些
复杂,牵涉到号称“漫天王”的王须拔和两个号称“历山飞”的魏刀
儿、甄翟兒。王须拔和魏刀儿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是大业十一年的
仲春二月。那时候因姓名犯忌的李浑还没有掉脑袋,李渊没被派到山
西“剿匪”,而被李渊所剿的甄翟兒则尚未正式登场。两人起事的地
区,是今天的河北中部偏北的地方,其中王须拔靠北一些,起于上谷
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怀来县附近,而魏刀儿和毋瑞儿靠南一些,在易州
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易县活动。这样两拨人联合起来,互相呼应,同时
又北连突厥,成为当地最大的一股势力。当时这里已经靠近胡汉杂居
的边境,所以他们联合突厥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大业十一年冬十
一月,王须拔攻破了河北高阳郡,这里又叫博陵,唐初则称为定州。
窦建德势力兴起后此处是窦夏势力的北界,可见当时是汉族聚居区的
北界,再过去就是胡汉混杂的地方了。之后,王须拔去攻打高阳/ 定
州北面的涿郡/ 幽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区。看他的行动态势,就
是要在这一带胡汉混杂地区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和势力圈。然而他很
不幸的在战斗中被流箭所杀。王须拔攻打涿郡/ 幽州的时候,当时的
守将应当是左御卫大将军、涿郡留守薛世雄和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薛
世雄,出身山西河东薛氏。河东薛氏乃是山西望族,当年北周和北齐
对峙山西河东,薛氏族人也一分为二,其中薛世雄的父亲薛回支持北
周,自然受到关陇旧家的青睐。薛世雄亦是隋代名将,为人骁勇深受
杨家帝王的亲重。对于本书而言,更重要的倒是他的儿子。薛世雄一
共有五个儿子,后世知名的是薛万均和薛万彻。李景也出身关陇旧家,
当初和杨坚的关系就很好,亦深得杨广信任,甚至称其为“李大将军”
而不名。幽州这一带本是杨广几次东征高句丽的准前线基地,存有大
量军械物资。天下大乱,李景也加紧守备,他对隋室亦算忠心。李景
有一个私生子叫李圆通,这个他不肯相认的儿子在杨坚家中长大,很
得杨坚信用。李圆通又有一个儿子叫作李孝常,尽管人们对他可能还
是很陌生,不过他在李唐的朝堂上一度也算一个小小的人物。后来还
在李世民即位后引起了一点儿小小的波澜,我们且留待日后再说。此
时李景的手下,则有一个武贲郎将叫做罗艺的,说起来还真是个被演
义小说吹出来的名人。罗艺字子延,本是襄阳人,因父亲做官家居长
安,自然没有什么演义小说里所谓的“世镇幽州”这么搞笑的经历。
其实他根本就不是河北本地人物,只是因为职位调迁而在大业末年来
到幽州。此公为人倒也武勇善战,但个性傲慢,“任气纵暴”,常常
侮辱他的上司李景。李景自然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也常常折辱于他。
于是他一怒之下居然秘密诬告李景谋反,好在杨广这些事还不糊涂,
没把他的密告当真。大约他这个诬告做得还算谨慎,所以一时间其他
人也不知道,没被追查报复。罗艺的“任气”在此可见一斑,亦为他
日后的覆亡埋下伏笔。又及,虽然正史有所遗漏,然而从考古发现的
碑文里我们还知道,一个叫作“尉迟融”的人此时也应该在幽州薛世
雄或李景手下作战。好吧,“尉迟融”是此人墓志铭中所用的名字,
不知道为什么,史书上他的名字竟和墓志不合——在史册里,此人名
为尉迟恭。尉迟恭字敬德,公元585 年也就是隋开皇五年出生。尉迟
氏是鲜卑人的后裔,他的墓志上写其郡望为河南洛阳,那是鲜卑入主
中原以洛阳为首都的缘故。尉迟恭的祖父尉迟孟都在北齐为官,他们
家当时居住的地方则是马邑地区。尉迟恭早年丧父,他的第一任妻子
叫作苏娬,却在大业九年的时候已经去世,终年不过二十五岁,给他
留下一个叫做尉迟宝琳的儿子。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征辽的时候,时
年三十岁的尉迟恭随军来到幽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此参与讨
捕战事,升迁到朝散大夫。按隋制朝散大夫并非实职,而是标明品级
的散官,也就是说这时尉迟恭的品级为从五品。尉迟恭的碑文里还很
明确地提到他参加了与王须拔的作战。说来,尉迟恭、薛氏兄弟和罗
艺这时候可是战友呢。王须拔攻打幽州失败被杀以后,历山飞魏刀儿
的声势也有所削弱,却也没有被消灭。他躲进定州附近的深泽中,依
旧有着据说十万之众的部下。当然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这“十万之
众”并非十万兵力,里面拖家带口的老弱妇孺一大把,大部分人战斗
能力也有限。魏刀儿手下还是有能人的,一个叫做宋金刚的人是他的
老乡,继续待在易州和他互相呼应、彼此救援。尉迟恭的墓志说他
“击王须拔、历山飞等”,看来还和魏刀儿干过仗,说不定宋金刚和
他也在战场上见过面呢。两人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哪里想得到,未来
尉迟恭会做宋金刚手下的得力大将。不过,等到了那个时候,尉迟恭
又和李世民鏖战河东,大约也想不到自己最后会成为李唐那个小秦王
的心腹护卫吧。乱世里这种事情也太多了,真不知道这是该大笑一场
的喜剧,还是大哭一场的悲剧。魏刀儿手下另有一个偏将甄翟兒,虽
然没有宋金刚那么有名,当时在他们这一伙子里的地位估计比宋某人
还高些。因为甄翟兒直接采用了魏刀儿的名号“历山飞”,带着一大
拨人越过井陉等关口,从河北北部一口气打到了太原。大业十二年夏
四月,甄翟兒这个“历山飞”二号以十万人攻击太原,一群乌合之众
要攻克太原倒不太可能,却杀了将军潘长文。之后在太原地区的南部、
上党等地打转,结营劫掠,把山西的局面又搞得一团乱起来。大约李
渊这时候正忙着北上防备突厥,一时来不及对付甄翟兒。等突厥这一
年的秋季攻势差不多结束以后,他便匆匆南下追剿甄翟兒。这里的记
录稍嫌混乱,按《隋书》和两《唐书》,李渊大约在十二年的年底剿
灭甄翟兒,而按《大唐创业起居注》他大概在大业十三年年初最后决
战的,不过实际上两者相差不大。这种剿匪行动从大业十二年底持续
到大业十三年初,也很正常。大业十二年和十三年之交,李渊征发太
原兵马南下,雀鼠谷南端出口的绛郡地区又一次显示出它在地理上的
重要性来,李渊的军队在这里追上甄翟兒的大队人马,双方展开决战。
双方的兵力悬殊,甄翟兒有二万余人,李渊统帅的步兵骑兵加在一起
不过五千人。这里提到的二万人应已除去甄部所携老弱妇孺,因为之
前提到甄部的总人数是十万。那么,这二万人应该算是二万作战部队,
所以据说李渊左右的军士将领也不禁恐惧起来。李渊倒很镇定,毕竟
这二万作战部队不是正规军,作为一伙流寇,他们的问题很多。这里
也许《起居注》有点儿过于溢美李渊之处,但大体还是不差。针对流
寇的弱点,李渊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他让副将王威率领较弱的部队带
着辎重物资为中军,布成一个诱敌的大阵。精锐的骑兵则分为两队放
在两翼,由自己亲自率领等待时机。值得注意的是,李渊既然把骑兵
小队分成左右两翼,他自己亲自率领的实际上只能是一翼,因为他不
是有分身术的神仙。副将王威已被安排到中军,那么另一翼的骑兵小
队由他的次子率领,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猜测。从后面的战斗进行过程
来看,似乎也能印证这一点。比起李渊所部的严整以待,甄翟兒的进
军就显得十分散漫。这股“盗贼”有二万人,却绵延十里而至。按冷
兵器时代的布阵经验,二万人布阵十里就太松散了,在平原没有障碍
的地方大致布阵一里还差不多,其他地形下虽然有所变化,但拉拉杂
杂拖出个十里,彼此间的呼应和协同,必然出现很大的问题。乌合之
众的缺乏训练和毫无经验,在此表露无遗。战斗开始,甄翟兒部攻击
隋军的中央大阵,隋军中军不利退却,将大量辎重物资遗留在战场上。
没有严明的纪律和组织,甄翟兒部开始乱跑抢夺战利品,打乱了他们
本来就不严密的阵型。同时人人争抢唯恐落后,也消耗了本该在稍后
位置等待的预备队。冷兵器时代一旦阵型混乱,个人的骁勇是没有多
大用处的。预备队一旦投入战斗,也难再控制。李渊见时机成熟,立
刻命令左右翼的骑兵出击。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比较典型的轻骑兵配合
步兵作战的方法,李渊率领不多的骑兵小队围绕着甄翟兒的步兵队伍
射击,如此扰乱之下,甄部混乱的阵型愈发乱得不可收拾。这时,按
照两《唐书。太宗本纪》,有那么一小会儿,李渊自己冲得过深被甄
部的一支包围起来。这城了李世民小露一把的机会,他率领另一支骑
兵赶紧冲杀过来救援父亲,夸张一点儿说就是“拔高祖于万众之中”。
实则轻骑兵来往射击扰乱,确实容易不小心陷于敌阵出现危险局面,
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主帅遇险,部下营救,不也很正常?翻案风者
或以为这是在“诬蔑”李渊,其实李世民自己作战就常常遇到危险需
要属下拼死救援,不会有人认为那是在“诬蔑”李世民吧?本来,甄
翟兒这伙流寇应该也是一群轻步兵。首先他们没有什么资源,跟本无
从谈其大量装备铁甲和使用战马。其次当时弓箭等武器允许民间持有
因此十分普及,而重步兵所需要的长矛大盾民间就没有了。所以,他
们只能是以射击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轻步兵。正规的轻步兵因其射击平
台稳定,只要组织得当,和轻骑兵对射反而占有很大优势。可是在甄
部难说是正规的轻步兵,他们仅仅是因为没有资源而已,作战用的弓
箭等武器不见得精良,训练程度也有限,组织更是混乱。经不起李渊
父子骑兵的袭扰,也不稀奇。如此,甄部阵型成了一锅粥以后,隋军
步兵才严整地投入战斗,已经混乱的情况下再多人也没用,“适会步
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一举将这股乌合大军尽数歼灭。
“余贼党老幼男女数万人并来降附”,如能妥善安置,至少这支流寇
总算被尽数平定了。当然,这么一点点胜利,对大隋覆亡的命运没什
么帮助。而且这个时候,北方边境上居然出了个大漏子。突厥入侵的
黄金时间是秋天,但这一次他们却在冬末春初入侵,说来倒是“迫不
得已”。这倒能反证十二年秋天李渊在马邑迎击突厥的游击战法确实
做得很成功,因为这样一来,突厥在去年秋天劫掠所得的收获十分有
限,又和隋室撕破脸得不到“赏赐”作为补充。冬天突厥的生活不免
愈发困难,到了冬末春初,报着不管怎么样拼一把的心情再次南下的
突厥,其实可能还更厉害一些。如果把突厥比作草原上的野狼,那么,
饿疯了的狼群岂非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物之一?可是,这个时
候李渊抽不出身来北上。杨广给他派了两个副手:王威和高雅贤,他
带着王威南下追击清剿甄翟兒,只好派高雅贤北上去和王仁恭汇合对
抗突厥。王仁恭和高雅贤却没有李渊那份能力,按《起居注》的说法,
他们违背放弃了李渊的指示,但具体怎么做的则没有明说。其实,李
渊那一套主动出击以游击战对付游击战,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指
挥者能力差,在野外和精于机动的突厥轻骑兵周旋,万一把自己绕进
去就麻烦了。李渊再怎么指示,也不过给他们一个大略方针而已,王
仁恭和高雅贤未必是完全违背李渊的宗旨,可是具体的战斗中能力不
及,不免被突厥优势兵力抓住,结果战败逃回。为此之故,王仁恭和
李渊作为负责人,被远在江都的皇帝杨广下令免职,要“系帝斩仁恭”,
声势十分吓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以来勉强还在面子上维持一副
忠诚表情的李渊,也“被迫”爆发了。大业十三年的初春,李家的反
隋大计,终于正式启动。
--
FROM 222.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