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三峰山之战的疑问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apolen (苗苗之风),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关于三峰山之战的疑问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Mar 29 15:39:02 2007), 站内
三峰山之战,蒙军是采用成吉思汗遗策,以拖雷军迂回绕道宋境,以打破金军"据关阻河"的潼关——黄河防线。佯攻汴京诱使金军在潼关的重兵放弃天险回援,然后配合从正面渡过黄河的窝阔台主力,在野战中歼灭金军主力。
这一迂回战略一直被认为是很成功,但仔细想来,真正成功的是其中“围城打援”的部分,而非迂回的部分。被拖雷吸引到邓州方向来的是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的部队,而这两个人原来都是守潼关的。后来又有杨沃衍领兵八千,武仙自胡陵关领兵万人来会师,但杨沃衍原来是守阌乡,是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的留守部队,也是潼关方向的。胡陵关暂时没有查到是什么地方,但武仙来的时候路过荆子口,而荆子口就是荆紫关,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总的来说,参加三峰山之战的金军主力主要是潼关驻军,也有少量其他地方驻军,但没有发现有黄河防线的驻军。
也就是说,拖雷的迂回并没有削弱金军的河防实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窝阔台军依然很顺利的突破了黄河。事实上,此前蒙军虽然有强攻潼关不克的记录,但还没有大举强渡黄河不过的记录。这样来看,拖雷的迂回就完全变成了多余,蒙军大可直接从离潼关较远的地段渡过黄河(不用分兵迂回,蒙军渡河只会更加容易),然后佯攻汴京,围城打援。一样可以歼灭金军驻守潼关的主力,而且还省了很多事,不用冒迂回大军受挫或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
FROM 170.148.96.*
拜托,你弄清楚我在讨论什么了吗?
【 在 hurricanezhb (风无雪-西阳落) 的大作中提到: 】
: 洛汴以南是粮食产区,可能劫掠这儿有助于困住两京,另外从北向南要越过极高的中跳山,并不利于攻城重装备,一样功不下洛阳。再者,决战地点选再河南平原比洛阳附近对以骑兵为主的蒙军更有利。
--
FROM 170.148.96.*
中条山又不是沿整个黄河都是的,绕过去从河北方向渡河不就完了吗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说的意思应该是,从北方渡河不行,因为有中条山,所以只能在陕西附近渡河或者
: 走汉水,陕西附近金兵太多,所以蒙古军选择了走汉水。
: 走汉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直接到邓州等地,那里资源丰富。
--
FROM 59.40.32.*
河北远还是绕道宋境远?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也太远了吧,蒙古倒是在那边放了一支偏师。
--
FROM 219.1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