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坑:魏为晋代的原因
宋被元代是许多人惋惜的,因为有倒退的意味。魏为晋代似乎也令人惋惜。因为晋的统治很糟糕,且走向了大乱。
主要原因当然是诸曹夏侯的下层法家集团没斗过根深蒂固的司马家代表的世家大族。不过仅此并非必然,还有一些因素可以讨论,比如:
寿命:寿命也许是最大的偶然因素。司马懿长寿,司马懿的几个儿子有才略且正当壮年。而曹魏这边文帝和明帝都短寿。如果文帝活了70岁或明帝活了70岁,则很多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
当上一代君主短寿时,少主青少年时期的过渡就很成问题。魏以前的做法是让外戚负责过渡问题。但曹魏鉴于两汉外戚的危害,杜绝了外戚的权力,这就存在一个过渡期谁负责的问题。
宗室:曹魏君主的选择是让诸曹(曹真,曹爽等)负主要责任,其他人牵制。但诸曹和君主之间其实是同宗的兄弟关系,君主不可能象信任外戚一样信任诸曹,而是一手依靠,一手提防。在选择顾命大臣时,会避开诸曹中最亲贵的宗室,避开最有才的宗室,而选择和地位不太高贵,才能一般的诸曹人士。明帝选择曹爽就是这样。而在选定之后,还要让他受到中书令和士大夫集团的限制。
这样诸曹虽然是过渡期主要的信托人,但其威信有限(因为不亲贵),才能有限(因为故意选择平庸的),权力也有限,这样使得处理危机的能力就比较低。
中书令: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色,文帝起设置的中书令。中书令权力极大,但地位只是皇帝的秘书。从势力上,中书令远不能和诸曹相比,也不能和司马等世家相比,但却扮演关键作用。当发生朝代交替时,中书令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要在各个政治势力间搞平衡,倾向于削弱势大的诸曹一方而偏向世家大族一方。
综上,一个大问题似乎是,在建立成熟的官吏之间互相制约防止专权的公共体制之前,皇帝需要一些私人力量来保证过渡期的稳定。汉代的做法是小皇帝靠舅舅,魏废除了这个做法,但没有找到替代的好办法,结果迅速的被别人替代了。
--
FROM 61.54.231.*
曹魏对宗室的禁锢是很严格的
曹丕迫害彰、植,就开了先例
后来启用的都是远宗,缺乏威信
宗室孱弱也是曹魏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 Arjuna (小锅盖儿| 撑船打铁卖豆腐)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被元代是许多人惋惜的,因为有倒退的意味。魏为晋代似乎也令人惋惜。因为晋的统治很糟糕,且走向了大乱。
: 主要原因当然是诸曹夏侯的下层法家集团没斗过根深蒂固的司马家代表的世家大族。不过仅此并非必然,还有一些因素可以讨论,比如:
: 寿命:寿命也许是最大的偶然因素。司马懿长寿,司马懿的几个儿子有才略且正当壮年。而曹魏这边文帝和明帝都短寿。如果文帝活了70岁或明帝活了70岁,则很多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
: ...................
--
FROM 221.6.23.*
曹爽这个活宝也算是史上少有的了。
【 在 Arjuna (小锅盖儿| 撑船打铁卖豆腐)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被元代是许多人惋惜的,因为有倒退的意味。魏为晋代似乎也令人惋惜。因为晋的统治很糟糕,且走向了大乱。
: 主要原因当然是诸曹夏侯的下层法家集团没斗过根深蒂固的司马家代表的世家大族。不过仅此并非必然,还有一些因素可以讨论,比如:
: 寿命:寿命也许是最大的偶然因素。司马懿长寿,司马懿的几个儿子有才略且正当壮年。而曹魏这边文帝和明帝都短寿。如果文帝活了70岁或明帝活了70岁,则很多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
: ...................
--
FROM 221.219.58.*
怎么看司马懿那次政变都不像是个成功的政变,皇帝没拿到手里,大将军也没
拿到手里,还接二连三的有人往城外跑,根本到最后是占了个洛阳城,曹爽在
外面完全可以调兵剿灭。真是遇到这个无能之辈了,才能成功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领军将军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爽这个活宝也算是史上少有的了。
--
FROM 24.57.197.*
王夫之说的“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魏对宗室的禁锢是很严格的
: 曹丕迫害彰、植,就开了先例
: 后来启用的都是远宗,缺乏威信
: ...................
--
FROM 221.220.105.*
鉴于汉外戚争权
曹魏才严格限制宗室
而晋又吸取魏的教训
矫枉过正,大封宗室
结果也导致了晋的混乱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曹魏对宗室的禁锢是很严格的
: 曹丕迫害彰、植,就开了先例
: 后来启用的都是远宗,缺乏威信
: ...................
--
FROM 211.151.248.*
主要是时日无多了吧
【 在 su27 (水牛~Baby got 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看司马懿那次政变都不像是个成功的政变,皇帝没拿到手里,大将军也没
: 拿到手里,还接二连三的有人往城外跑,根本到最后是占了个洛阳城,曹爽在
: 外面完全可以调兵剿灭。真是遇到这个无能之辈了,才能成功
: ...................
--
FROM 70.240.187.*
亲亲贤贤的问题一直都解决不了,其中唐朝好象好一点,
【 在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夫之说的“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
--
FROM 159.226.159.*
幼帝即位,还是用宗室亲王或外戚辅佐较稳妥一些。
【 在 yepiaoling (原来英语这么好玩^_^)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坑:魏为晋代的原因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pr 2 08:46:12 2007), 站内
:
: 鉴于汉外戚争权
: 曹魏才严格限制宗室
: 而晋又吸取魏的教训
: 矫枉过正,大封宗室
: 结果也导致了晋的混乱
:
: 【 在 bearn (秉烛堂主) 的大作中提到: 】
: : 曹魏对宗室的禁锢是很严格的
: : 曹丕迫害彰、植,就开了先例
: : 后来启用的都是远宗,缺乏威信
: : ...................
:
: --
: 国未昌兮人已昌,不爱才郎爱女郎。丽华诗体皆今体,领袖文章即党章。
: 只因公仆公为仆,始悟君王君是王。哀哉民主民之主,何处家乡不异乡?
:
: ※来源:·BBS 水木社区站 newsmth.org·[FROM:天下.浪子.独.飘零]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151.248.*]
--
FROM 221.219.63.*
【 在 yepiaoling (原来英语这么好玩^_^) 的大作中提到: 】
: 鉴于汉外戚争权
: 曹魏才严格限制宗室
宗室外戚是两种势力吧。
前者势大才改任后者,
后者专权,又有限制地启用前者。
想法上没啥不对,具体操作没成功罢了。
: 而晋又吸取魏的教训
: ...................
--
FROM 21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