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明朝建都北京的得失
除非定都江南,否则大规模运粮的问题始终存在。明代漕运有现成的大运河,问题不算太严重。水运的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北宋建都开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漕运方便的考虑。唐代长安也需要大量漕粮才能维持,运输的路程不见得比到北京短了,也没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问题
离牧区近威胁虽然较大,但也是一个好处。“天子戍边”就是一种commitment,表示朝廷的不撤退线就在这里。所以直到明朝末年之前,游牧民族的进犯都限于长城沿线,能到北京城下已经很罕有,始终没有到达过中原地区,更谈不上江南。这就对明朝的腹地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假如土木之变后明朝迁都,就没法像北京保卫战那样竭力守卫北京,河北就此沦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靠移民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牧区的条件本来就不适于农耕,强迫把人迁去了,也只是把他们变成新的游牧民族而已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刚在History版讨论过,那里太情绪化了,一言不合就人身攻击。
: 发到这儿来,想跟大家认真地讨论一下。
: 我觉得明朝建都北京,其弊在于:
: ...................
--
FROM 170.148.96.*
国家强盛的时候当然没有问题,衰弱下来问题就都来了
唐朝中后期华北是朝廷的地盘吗?
汉代少数民族的侵袭主要来自西北,长安起到了不撤退线的作用
明为清所取代有其偶然性,但被游牧民族侵扰却是有必然性的,就算没有女真人也会有蒙古人
【 在 fullerene (花牛)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不能算牧区吧,三江平原完全可以垦殖的,辽东也具备作为农业区的条件。明末东北的数百万汉人多数是农民吧。
: 天子戍边,历史上有先例吗?汉唐在长安,华北不也没有沦陷么。天子太偏远,一旦被围攻,还增加了勤王的难度。
--
FROM 170.148.96.*
即使才能不足,但只要皇帝在此,就必然会倾全力守卫,跟皇帝在南京的情况下对待边境城市的态度很差很远
【 在 bluecloud (布鲁·克劳德)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子戍边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有军事才能,有进取心
: 但是不是每个明朝皇帝都是朱棣,恰恰相反,几十年后就出了土木堡这么桩糗事
--
FROM 170.1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