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坑:法家的用人策略缺陷
历史上法家色彩较强的朝代,一是秦朝,二是三国时的魏和蜀汉。而这几个朝代都很短暂(如果不计算秦国时期的话)。对秦朝,我们可以说是因为苛政;但魏和蜀汉的政策还不算太苛刻,短命原因何在?我想也许和法家的人才策略缺陷有关。
其一,法家色彩的统治者难以和群臣建立稳固可持续的信任关系。他们只愿意用权术制约群下,而害怕反过来被制约。这样,在因为老死而需要交接权力时,就是个大问题。
曹操侥幸还好点,他死时曹丕已经很成熟了。而秦始皇去世和魏明帝去世时,都出现了大问题,权力给了不该给的人,胡亥和曹爽。这里皇帝私人秘书的作用格外大,胡亥是因为赵高的帮助,曹爽则是因为明帝的中书令的极力推荐。皇帝因为和大臣、外戚等缺乏信任,很大程度上依赖秘书等私人心腹,这种依赖又造成恶果。
再说蜀汉。刘备不算典型的法家,且一生主要用来打仗了,故不论。而诸葛亮去世,则很快出现了秘书与大将不和的魏延之变。这也暴露了蜀汉群臣内部的信任问题。不过,诸葛亮在传位时采用了论资排辈的方式,(用品德资历甚好但才能平庸的蒋费等人),他的权力传递总的来说还算稳妥,或者说,在传位方面,诸葛亮的做法更儒家些。
其二,在人才提拔上,法家偏向论功行赏,儒家偏向论资排辈。
从任用能人看,当然是论功行赏更有效率。但论功行赏有两个弊端:
一,论功行赏对人事制度和人事干部的要求非常高。制度的发展是漫长的,所以更多时候是寄托于人事干部的素质。而论功行赏时,人事干部舞弊空间很大。功劳这东西,可以搞形象工程,杀民充敌,等等等。如果操作的不好,选拔上来的官员可能是一群为升官不惜一切的赌徒,并成为社会动荡的肇因。(秦朝的地方官吏普遍是虎狼之吏,汉武帝任用酷吏也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论资排辈对制度和干部的要求就低些,也因此更稳定些。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官场资历,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很难伪造的。后世的科举考试制度,其实也是一种更平等的论资排辈制度:因为科举考试本质上不功劳/能力的评定,而是一种身份/资历的认定;是用科举的出身代替了传统的门第。
二,论功行赏有利于迅速提拔勇士干才,但不利于涵养长期的忠心
论功行赏制度下,一个官员早年可能迅速富贵,但也很容易晚年因小错迅速贬抑,或者老子富贵儿子衰微。官员和统治者之间,近乎一种不稳定的交易关系。这样,当政局出现大变动时,从利益上官员未必要跟着旧统治者走(新统治者可能提拔的更快),从感情上,官员和旧统治者也没什么深厚交情。
而论资排辈制度下,升的慢,但一般“只升不降”,即使夺去权力也保留待遇。官员的子弟也受到更多优待。这样,当政局有变时,从利益上官员如果舍去旧统治者,就意味着几十年的资历是白熬了,从感情上,统治者的恩遇也比较让官员感动。
从这一点看,似乎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秦亡时除了一些虎狼苛吏被起义军席卷外,竟没有一些能力和忠心俱佳的官员能挽狂澜;为什么魏和蜀汉在灭亡时国力还都不错,而多数官员还是选择了投入新政权,而不是死忠于旧政权,——因为旧政权本来就没怎么培养他们的忠心。
--
FROM 61.54.231.*
魏和蜀算不上法家吧,不能说用霸术治国都属于法家,否则宋文帝、朱元璋岂不都可
算作法家。曹操还有一些法家色彩,但刘备以汉后裔自称,倚重“人和”,是不可能
搞法家那一套的。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除秦以外,汉武帝、武则天时期法家色彩较浓,汉武帝是为了集权,
武则天则是为了维持武家的天下。
魏姑且不说,蜀汉的凝聚力还是比较强的,除了巴蜀本地人,荆州集团、东州集团、
军人集团都做了不懈的抵抗。诸葛瞻父子、李球、傅佥、黄崇等人战死,刘谌
哭祖庙后自杀,姜维力图借钟会之力复起,霍弋坚守南中七郡,张翼、廖化以忧愤死。
还有兵士借诸葛亮之名造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
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临近灭亡有如此壮烈的,并不多见。
就是投入新政权,被迁往洛阳的蜀汉人士,也很注意向统治者推荐蜀汉官员的后裔,
说明这个集团凝聚力一直未散。
刘备和诸葛亮只不过对益州本地人严酷了一些,胡萝卜加大棒子招呼,谈不上法家治国。
【 在 Arjuna (快三)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上法家色彩较强的朝代,一是秦朝,二是三国时的魏和蜀汉。而这几个朝代都很短暂(如果不计算秦国时期的话)。对秦朝,我们可以说是因为苛政;但魏和蜀汉的政策还不算太苛刻,短命原因何在?我想也许和法家的人才策略缺陷有关。
: 其一,法家色彩的统治者难以和群臣建立稳固可持续的信任关系。他们只愿意用权术制约群下,而害怕反过来被制约。这样,在因为老死而需要交接权力时,就是个大问题。
: 曹操侥幸还好点,他死时曹丕已经很成熟了。而秦始皇去世和魏明帝去世时,都出现了大问题,权力给了不该给的人,胡亥和曹爽。这里皇帝私人秘书的作用格外大,胡亥是因为赵高的帮助,曹爽则是因为明帝的中书令的极力推荐。皇帝因为和大臣、外戚等缺乏信任,很大程度上依赖
: ...................
--
修改:forgauss FROM 221.219.49.*
FROM 221.219.49.*
【 在 forgauss (持节都督中外军事开府录尚书事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汉武帝、武则天时期法家色彩较浓
呵呵,著名酷吏辈出的年代……
--
FROM 125.34.252.*
汉武帝用酷吏削除诸侯王、豪强等,加强中央集权,还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毕竟诸侯、豪
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的存在很容易使社会不平衡
同时,通过不断征战匈奴,给很多人立军功取封侯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我觉得
是有进步意义的。
否则,经过汉初100多年,在黄老之治下,产生了大量豪强、地主、皇族、诸侯,这些对上
不服从中央的调动,对下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如果不是汉武,那么汉朝社会腐化的会更快,虽然大量的征战,耗费了汉的国力,但是我觉得汉朝的社会结构总的来说还是健康的,这也为之后的君主改革做好了铺垫。
【 在 jungleford (風淸揚╬孤城斩菜羊)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著名酷吏辈出的年代……
--
FROM 59.6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