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的近状
(一)目前的游击区域:本年五月二十日左右红军击溃陈国辉部两营,占领龙岩,五月底进占永定,陈之全部由粤撤回。红军往连城游击,复于六月十九日进攻龙岩,陈部五营、三营全部缴械,陈仅以身免,其余两营因未在龙岩幸而得免。红军因此即决定闽西龙岩、永定、连城、上杭、汀州、武平六县游击计划。龙岩城由六月起迄在红军手中,至近日始放弃。永定自本年四月起直至现在始放弃。上杭全县均有群众暴动。汀州、武平有一部公开斗争。连城南部全为赤色区域。宁洋、漳平,红军派部队前往游击。在目前闽西之游击计划,积极准备反动派三省“会剿”之到来,如三省合兵进兵闽西,红军可取道闽北入赣东、赣南发动沿途的群众,或入闽省腹地到福州、延平之间活动,或分兵两路,一路往闽北,一路留闽西。上面三个方式视敌人逼进情况大明时才作决定。
(二)四军的实力:四军现分一、二、三纵队,此项为基本部队,每纵队分两个支队,外加直属机炮连及一特务队。一个纵队相当反动军一团,战斗力过之。每纵队人数在一千六百人左右,枪八百至九百,手枪排长以上军官均有一支,手机关枪每纵队有两挺,每纵队有机关枪两挺,迫击炮两门,合组机炮连。四军子弹不甚充足,因经常没有接济。另属于四军所指挥的彭德怀部,江西红军二、四团,当另有报告说明之。
(三)四军官兵伕的成分:
1.历史的:贺、叶旧部到现在大半成了干部分子,现在还在当士兵者为数极少,以官兵伕合计,此项人数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二,湘南农军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四,历次俘虏敌方士兵所改编的约占十分之二左右,在赣南闽西新招募的约占十分之二。
2.籍贯的:湘南人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五,闽赣人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二,其余十分之三则为其他各省人。
3.年龄的,少年(十八至二十五岁)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六,壮年的(二十五至四十岁左右)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三,老幼的(十六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一。
4.战斗兵与非战斗兵之比例:战斗兵约占全军人数十分之六,余为官佐伕役等。
结论
把四军一般状况详叙之后,还须把它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作为一个结论,以补足上面的不足处。
(一)优点:红军与普通军队大概从四方面去分别:
(1)红军是阶级的军队,为自己本阶级利益而战,没有雇佣性质。
(2)红军是工农阶级的学校,官长尽是提高士兵各种文化知识,不像旁的军队以严刑峻法,把兵士作成好管理的奴隶。
(3)红军各部分间非常团结,内部官兵是兄弟一般关系,非常欢爱,不会像反动军队之不能团结,发生互相厮杀等事。
(4)红军是由工农斗争中产出,不能脱离工农群众。
在上面四点,红军四军渐做到了。如雇佣性,四军在过去困难当中能继续奋斗,实由于兵士自知当兵是为的自己及工农大众,不是为的饷银而当兵,尤其伤兵同志在困苦万分,没有抱怨或恃功骄傲等事。如红军的学校化,因此刻在流动时期及训练人才缺乏,没有做得十分好,但较之反动军队,士兵的政治认识、文化程度都要高些。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尤其是恶劣的政治环境及斗争历史,更坚决了他们的团结。其次为红军与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四军在过去经验上使每个兵士都知道对本地工农的帮助的重要,达到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压迫工农是红军最重的犯罪。
(二)缺点:
(1)造成党军的错误倾向。
(2)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时常发生职权上的纠纷。
(3)士兵委员会的运用不好,有时士委超出职权的范围,有时又不发生作用,等于空闲机关。
(4)因经常在行动期中,伤病兵安插非常困难,安置在农民群众中,医药仍然没有办法,相当影响斗争力。
(5)集团军队的力量须能驱逐较大的敌人,但养成了群众依赖红军的心理,忽视本身的力量。
(6)经常受敌人封锁,对政治消息及各地革命实况隔离,以致红军中人常常有囿于一隅的观察,进退比较困难。
(7)经常与敌人冲突,干部感觉着补充的困难。
(8)红军士兵来源多半出于招募及改编敌兵,因此军队只能集团行动,竖极大目标引起敌人围攻而不能做到化整个为零。
--
修改:TCH FROM 27.17.10.*
FROM 58.2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