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巴尔干 - 写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之行前
这几天,趁着等待签证和收拾行李的间隙,抽空浏览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历史,诸
多感受。
克罗地亚的历史的复杂性,堪比比利时,(具体见前篇的克罗地亚读史笔记,
http://blueso.spaces.msn.com/blog/cns!E6D75B8C52639647!1778.entry )。克罗地亚
人是斯拉夫人的一支,在七世纪左右从喀尔巴迁山脉迁到这里。在他们之前,这里是伊利
里亚人的住地,以及凯尔特人和希腊人的殖民地,接着是做为古罗马的两个行省,西罗马
灭亡后被东罗马管辖。在十世纪之前,克罗地亚人就在几大势力之间摆动,他们是:法兰
克人(查理曼大帝,Carolingian王朝),拜占庭人(东罗马帝国),阿瓦尔人(西北游
牧民族)。中世纪时候,这些势力变为:匈牙利、拜占庭、威尼斯、萨拉逊。文艺复兴之
后是:奥斯曼土耳其、威尼斯、哈普斯堡皇室(奥匈帝国)。这期间克罗地亚一直是巴尔
干较强的本土势力,偶尔也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斯洛文尼亚,在罗马时期处于四个行省的交接处。西罗马灭亡之后有Karatanians人和斯
洛文尼亚人迁入,并受到法兰克人的短暂统治,同样在七世纪到九世纪之间皈依了天主教
。与克罗地亚的不同之处在于,斯洛文尼亚受到东部意大利的影响较大,曾被威尼斯王国
统治,另外,斯洛文尼亚没有建立长期的主权国家,一直做为公爵领地或者行省被统治。
从十五世纪被哈普斯堡皇室统治之后,一直到二战之前的历史与克罗地亚几乎一样。
宗教方面,自克罗地亚人迁至此地,就开始接受天主教,到九世纪左右,已经和罗马教皇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虽然自此拉丁基督教一直是克罗地亚的主导,但统治者一直努力保持
与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平衡关系。
十六世纪之后,克罗地亚成为天主教世界抵抗土耳其的前线,虽然节节败退,但直到十八
世纪,战线并没有彻底越过现在克罗地亚和波黑的新月形边界,结果是,这边界以南,大
部分斯拉夫人改为信奉伊斯兰教,即为如今的波赛尼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加上东部信奉
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巴尔干西部的斯拉夫人因宗教分成了若干族群。
克罗地亚现代史同样复杂。涉及到一战的导火索、第一南斯拉夫王国、纳粹统治下的种族
屠杀、铁托的抵抗和统治,以及铁托之后的分裂战争。
形成统一的南斯拉夫大概是由于在民族仇恨激化之前,巴尔干西部这些民族有很大程度的
混居和一些共同的历史。做为斯拉夫人,他们从里海西部迁到喀尔巴迁山,然后南迁到巴
尔干西部。之后随着受到周围各大势力的不同影响,逐渐分化成为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例
如斯洛文尼亚历史上被威尼斯统治(十世纪到十四世纪),意大利的影响到今天都很强烈
。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受到奥斯曼的影响比较大,较大比例的人民信奉伊斯兰教,特别是
波斯尼亚。克罗地亚的影响比较复杂,十世纪之前处在罗马教皇和拜占庭的平衡点上,十
世纪灭国之后,一直被北方的匈牙利王国以及之后的哈普斯堡皇室统治。
二战时期纳粹傀儡统治的种族屠杀政策成为这一地区各民族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自纳粹之
后,一轮轮的报复和反报复就不曾停歇。(土耳其人时期估计也有。)纳粹时期克罗地亚
的集中营里主要残害犹太人、塞尔维亚人,二战后期对克罗地亚人的屠杀有人指责是游击
队的报复行为。铁托死后的分裂战争中,米洛舍维奇被控告组织对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
雷布雷尼察大屠杀负责,克罗地亚也有一批军人被控参与和组织民族屠杀。总而言之,这
些可能有共同祖先的人们对于互相间的屠杀乐此不疲。
总之,巴尔干西部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火药筒",十多个世纪以来的入侵和抵抗战争、民族
迁移和分化让我相信,科索沃并不是恶梦的终结。
--
FROM 134.5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