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纯文字版
秦穆公神话与秦国的谋晋用心
许浩然
(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 秦穆公“晋之妖梦”、“赐寿”以及“梦之帝所”三则神话为秦人所造,回顾了
秦穆公东进与晋争地的史事,反应了秦人谋晋政治心态的变化。《左传》晋景公病亡故
事也为秦人所造,借用了秦穆公神话的叙事元素,其讥贬晋君的倾向同样基于秦人谋晋
的政治背景。
关键词: 秦穆公; 神话; 谋晋用心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 -12 -02
文章编号:1001 -0238(2012)01 -0039 -06
[作者简介]许浩然( 1984—)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博
士生,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国君,其在执政期间致力于东进事业,与晋国争夺领土,为
后世秦人追随与称颂。对于秦穆公谋晋事功的史事,学界已经积累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
果。① 在现存文献当中,还记载有不少关于秦穆公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的意义比单纯
的历史叙述复杂,它们不仅承载了神话创作者对于历史的记忆,而且还是创作者在自身
时代境遇之中心态的表达。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本文将对三则秦穆公神话作出研究: 首
先论证它们皆为秦人所造,或显或隐地回顾了秦穆公谋晋的功业; 其次比较三则神话文
本的异同,揭示秦人在长期的谋晋历程中政治心态的发展变化; 最后将秦穆公神话与一
则晋景公故事作出对比,分析彼此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
① 参见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 118-133 页; 马非百《
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 年版,第 16-23 页; 祝中熹《论秦穆公》,载《陇右文博
》,2006 年,第 1 期,第 26-36 页; 王晖《从 < 秦誓 > 所见秦穆公人才思想看
秦国兴盛之因———兼论 < 书?秦誓 >的成文年代及主旨》,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1 期,第 5 -12 页; 王珏《秦穆公谋霸战略新论》,载《管子学刊
》,2008 年第 4 期,第 111-114 页。
一、秦穆公“晋之妖梦”神话
《左传?僖公十年》记载公元前 650 年事:
晋侯( 按: 即晋惠公) 改葬共大子。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
曰: “夷吾无礼,余得请於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 “臣闻之: ‘神不
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 且民何罪? 失刑、乏祀,君其图之! ”君曰:
“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
之曰: “帝许我罚有罪矣,敝於韩。”[1](P334-335)
晋惠公夷吾改葬太子申生,申生灵魂怨恨,诉求上帝,将行报复,预言秦国将在韩原战
败晋国。公元前 645 年韩原之战秦国果然得胜,秦穆公擒获惠公,他评价此役是“晋之
妖梦是践”。[1]( P357) 以上可视为秦穆公“晋之妖梦”神话。东汉王充《论衡?死
伪篇》提出怀疑: “夫改葬,私怨也; 上帝,公神也。以私怨争於公神,何肯听之? 帝
许以晋畀秦,狐突以为不可,申生从狐突之言,是则上帝许申生非也。神为上帝,不若
狐突,必非上帝,明矣。”[2]王充的分析揭示出这则材料之中隐含着内在的矛盾,不
符合中国上古上帝至上的观念,难以取信于人,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思考。查考文献,我
们发现《国语?晋语三》中也有一则关于晋惠公改葬申生的记载,可与上文参照:
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达於外。国人诵之曰: “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
是臭也? 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偷居幸生,不更厥贞,大命其倾。……若狄公
子,吾是之依兮。镇抚国家,为王妃兮。”郭偃曰: “甚哉,善之难也! 君改葬共君以为
荣也,而恶滋章。……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於民矣。……”[3]( P304)
此则材料同样表述了改葬事件的不妥,引起了不满。但不满者并非申生的灵魂而是晋国
的国人,国人的诵辞暗含了重耳入主晋国的预言,以其内容与“晋之妖梦”神话对比,
可以说它们是一个事件的两种说法。这则材料载于《晋语》,当可视为晋国史料,预言
成分应是晋国史官的润色之辞。那么“晋之妖梦”神话又当出于何处呢? 我推断认为其
应取自秦国史料。春秋时期秦国文化虽比中原诸夏落后,但亦有史官制度,《史记?秦本
纪》载: “( 秦文公) 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4](P179) 另外《尚书
》录有秦穆公的《秦誓》,亦是其证。《左传》成书,多引诸夏史料是不争事实,但其
叙述秦穆公时代的历史时,言秦国之事特多,当是对秦国史料有所取材。我们来细究“
晋之妖梦”神话: 首先,它出现“将以晋畀秦”的话语,将改葬太子的晋国国内之事无
端牵扯入国际争端,而秦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一话语最有可能是秦人的炮制。其次
,韩原之战前两年,秦穆公君臣召开过一次有关秦晋关系的军政会议,《左传?僖公十三
年》载公元前 647 年事:
冬,晋荐饥,使乞籴於秦。秦伯( 按: 即秦穆公) 谓子桑: “与诸乎?”对曰: “重施而
报,君将何求? 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 携而讨焉,无众,必败。”……秦伯曰: “其
君是恶,其民何罪?”[1](P344-345)
会议内容涉及讨伐晋国的预想,以及救助晋民饥荒与惩罚晋君之罪意义的划分。这些议
论十分类似于“妖梦”中申生“夷吾无礼”、“将以晋畀秦”以及狐突“且民何罪”的
言语。由此分析,我们推测认为《左传》狐突与申生灵魂的对答,其本原当是秦穆公君
臣商讨对晋政策的言论,秦人借用晋君改葬太子的事件背景,将这些言论附会成利于秦
国的梦境预言,联系上秦穆公的韩原之胜,于是就有了秦穆公“晋之妖梦”神话。由于
该神话杂糅了晋国的时事以及秦人的议论,其中黏合自有不妥、矛盾之处,被王充所指
摘。该神话先前当载于秦国的文献,辗转为《左传》作者见到,他在编撰改葬申生史事
时,舍弃了晋史中的国人之诵,而把它记录于书,为我们所见。
二、秦穆公“赐寿”神话
《墨子?明鬼下》载有一则秦穆公“赐寿”神话:
昔者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 按: 孙诒让考证“三绝
”当作“玄纯”) ,面状正方。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神曰: “无惧! 帝享女明德
,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郑穆公再拜稽首曰: “敢问
神名?”曰:
“予为句芒。”( 按: 孙诒让列举诸多材料论证“郑穆公”为“秦穆公”之讹) [5]
秦穆公白昼处于神庙之中,上帝通过句芒传达赐寿给他的旨意,鸟身之神句芒是秦人鸟
类图腾崇拜的反映。《国语》中同样存有一则材料可与这则神话互为参照,《国语?晋语
二》载: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於西阿之下,公惧而走。神曰: “无走! 帝命
曰: ‘使晋袭於尔门。’”公拜稽首,觉,召史嚚占之,对曰: “如君之言,则蓐收也
,天之刑神也,天事官成。”……六年,虢乃亡。[3](P283-284)
这则《国语》材料与秦穆公“赐寿”神话在叙述形式和语句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二
者当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国语》材料载于《晋语》,当亦出自晋国史料,其所言为晋
国攻灭虢国的传说。此事对于秦晋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林剑鸣先生《秦史稿》论述说:
“虢据函殽,皆在咽喉之地,也是秦国出关的重要孔道。晋国趁秦国还未能东顾之时,
抢先占领这里。对此后秦晋长期的斗争,有着重要影响。”[6]
参考以上所论《国语》材料的背景,我们来审视这则秦穆公“赐寿”神话。从表面看来
,它似乎与秦晋关系并无关联,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挖掘其中内容,就能够得到一些隐
含的信息。句芒称上帝因穆公的“明德”而“赐寿十年有九”,显然是希望穆公利用所
赐之寿来继续“明德”之业。“十九年”在中国文化中并非是泛指的年数,据孙诒让《
墨子间诂》所引记载此事的诸多典籍,“十九年”并未出现异文情况,它或许包含着某
些特殊的含义。我们可以从秦穆公卒年公元前 621 年上推十九年,看它暗示了怎样的一
个时局,此年为公元前 640 年,为秦穆公二十年,《史记?秦本纪》载: “( 秦穆公)
二十年,秦灭梁、芮。”①[4](P189) 此事件在秦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穆公占领梁
、芮之地,含有东进与晋争地的战略意义,马非百先生《秦集史》评价: “( 秦国) 遂
灭梁、芮,筑垒为王城,以塞西来之路。而晋亦灭虢,东西京隔绝。由是据丰、镐故都
,蔚为强国,与中夏抗衡矣。”[7](P21) 马保春先生《晋国历史地理研究》论述秦国
灭梁之事亦称: “秦灭梁,非只为梁故,梁、晋相亲,如此则秦人灭梁,最终目的是遏
制晋国。”[8]在以后的十九年中,秦助重耳归国、会晋君围郑、灭滑、战殽、汪、王
官,政治主题亦一直围绕东进谋晋策略,这些应当就是所谓穆公的“明德”之业。
① 关于秦国灭梁时间,《左传》载公元前 641 年事: “( 鲁僖公) 十九年春,(秦) 遂
城( 梁) 而居之……梁亡。”比正文中《秦本纪》记载早一年,《左传》未载灭芮之事
,有可能灭芮之事发生在公元前 640 年,《秦本纪》统而言之,又有可能秦占梁地事宜
迁延至公元前 640 年才最终结束。日本学者藤田胜久认为这则《秦本纪》材料出自秦国
内部记录。( 藤田胜久著,曹峰、广濑薰雄译《〈史记〉战国史料研究》,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8 年版,第 235 页。) 然则这则《秦本纪》材料更能体现秦人对灭梁、芮二
国之事的看法。
“赐寿”神话通过“十九年”隐射秦占梁、芮史事,而更深的用意在于遏制晋国,正对
应于《国语》材料的背景———晋占虢地、阻扼秦国之事。于此,我认为这则神话当为
秦人所造,秦人对晋国灭虢非常敏感,所以想到模仿晋人灭虢传说的叙述形式来创造秦
穆公“赐寿”神话,暗示灭梁、芮之事,与晋国形成一种针锋相对的态度。至于这则神
话何以载入《墨子》,我们在此可作一推测。学界历来有学者注意到墨者在秦国的活动
,近年何炳棣先生更是撰写长文《国史上的“大事因缘” 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入
手》详论墨者帮助秦国对付三晋势力的事迹。[9]墨者为秦服务之时当然也会听闻关于
秦人谋晋的神话,于是将其纳入自己的典籍,这或许就是“赐寿”神话见载《墨子》的
原因。
三、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
《史记?赵世家》载: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扁鹊曰: “血脉治也,而何怪! 在昔秦缪公尝如此,七日而
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 ‘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
“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 其后将霸,未老而死; 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
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
子之所闻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 “我之帝所甚乐……”董安于受言而书
藏之。( 按:“缪”通“穆”; 又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与之基本相同,省略
不录) [4](P1786-1787)
这是扁鹊叙述的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具有“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谶语性质。
② 它被称为“秦谶”,当为秦人所造,又《史记?封禅书》载:
( 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 寤,乃言梦见上帝,
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 按: “ 缪 ”
通“穆”) [4](P1360)
② 《四库总目提要?经部?易类?附录》言: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永瑢等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版,第 47 页
《封禅书》与《赵世家》内容相比较,可见记载的为同一神话,只是在细节上彼此略有
差别,例如秦穆公病卧的天数,这当是因为该神话时代久远,流传过程中内容多有增损
,原貌已经不甚清晰,司马迁在撰写史书时用互见之笔保存了不同的说法。在此我们可
对以上内容作一整合工作: 马非百先生考证密畤之作在秦宣公四年 ( 前 672) [7]
(P14) ,则“其后十四年”穆公“梦之帝所”之事发生于公元前 658 年,为秦穆公二年
。梦中上帝预言与穆公时代相始终的晋国献公、文公、襄公之事,命令穆公“平晋乱”。
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与前两则神话相比,记载形式有所不同: 其被置于《赵世家》
赵简子卧病故事的框架之中。赵简子从病卧不寤到醒来后描述梦境预言,最后书而藏之
,整个故事显然是对 “梦之帝所”神话的模仿,模仿文本的出现能够说明原来神话的流
行,才会被人加以利用。分析赵简子故事的产生背景有助于我们探讨“梦之帝所”神话
的流行时代,这种探讨在前两则神话文本中是难以开展的。
引文省略了赵简子故事中的谶语,该谶语所言最早之事涉及赵简子本人,后又有赵襄子
的功业,而最晚者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吞并中山国及胡人的地盘。③
③ 参见《史记》,中华书局,1982 年版,第 1787-1789 页。
首先考察赵简子,他最早出现在史料中为公元前 517 年,《春秋?昭公二十五年》载:
“夏,叔诣会晋赵鞅( 按: “鞅”为简子名) …… 于黄父。”[1](P1454) 其卒年钱
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考证为公元前 475。[10]《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公元前
516 年,与赵简子同时的王子朝叛乱周室,派遣使者向诸侯传语,曾引用过一则谶语:
“在定王六年,秦人降妖,曰: ‘周其有髭王,亦克能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共职。
王室其有间王位,诸侯不图。而受其乱灾。’”[1](P1477) 该谶内容无足评论,为乱
党所造无疑。值得思考的是该谶特意借秦人之口而发,即所谓“秦人降妖”,这当非偶
然,其揭示出赵简子时代秦谶已经出现,被人利用。其次考察赵武灵王,他曾为实行胡
服骑射,花费很大力气来说服赵国守旧的贵族,称此法为 “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
”[4](P1809) ,他追溯赵简子、襄子的事功宏愿,与谶语内容多有相合。我推测这则
故事很可能就是赵武灵王所造,借用当时已有的秦谶的模式,换上简、襄之事来弹压反
的意见。以上是赵简子故事产生的两重背景。由此反观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我以
为从赵简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到赵武灵所处的战国中后期,该神话有可能已经流行。①
① 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图谶”条言: “《史记?赵世家》: ‘扁鹊言秦穆公寤而
述上帝之言,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然则谶记之兴,实始于秦人。”
(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696—16
97 页。) 径直认为秦穆公 “梦之帝所”神话产生于秦穆公时期。陈槃先生在其谶纬论
著中不以为然,认为该秦谶为后人所造,很可能是秦始皇时代方士的媚秦之言。( 陈槃
《战国秦汉间方士考论》、《论早期谶纬及其与邹衍书说之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
言研究所集刊 17 册、21 册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第 46—47 页,第 164
—166 页。) 从上文对该神话流行时代的考察来看,陈先生所提出的该神话的出现时间
似乎过晚。
四、秦国谋晋的政治心态
以上三则秦穆公神话都为秦人所造,都体现出秦国谋晋的政治主题。除此之外,三则神
话尚有不同之处: 它们反映了不同时代境遇中的秦人对于东进谋晋事业不同的政治心态
,要说明这一点,固然应该分别考订三则神话的产生时间,联系当时时事作出分析。但
是,我们除了借助模仿文本或许可以推断第三则神话的流行时代以外,无法再找到更多
史料来完成这一工作。所以我们只能在文本内部寻找线索: 三则神话在体现谋晋主题的
方式及程度上各有不同,我以为如能将它们合理排序,细加比较,或许可以从中寻绎出
一段秦国谋晋心态逐步发展的过程。
秦穆公“晋之妖梦”神话涉及的是韩原之役,将秦国的得胜归因于晋国内部国事———
晋君改葬太子申生失礼的事件,上帝要对晋君进行惩罚与警诫。这则神话之中,秦国的
地位是次要的,没有出现上帝正式授命给秦穆公的叙述,另外神话叙及上帝开始提出“
以晋畀秦”,但随后又改为“敝於韩”。这种种迹象显示出秦人对晋国土地的觊觎但心
理上的不自信。秦穆公“赐寿”神话则与之不同,秦穆公正式膺荷了上帝赐予的福泽,
承接了“国家蕃昌,子孙茂”的使命,而神话暗示的占领梁、芮之事更具有东进谋晋的
战略眼光,并非局于某场战役,显然比起前者,该神话显示了秦人在政治上更大的自信
以及更深的用心。不过其在表述与晋关系上十分含蓄,没有像前则神话明言晋国之事。
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对于前两者的内容有所承接,更有发展: 一方面,该神话言及
晋国国事,但已不限于改葬太子、韩原战役之类的个别事件,而是包括献公、文公、襄
公时代的史事,穆公有着更为宏大的“平晋乱”的事业。另一方面,该神话也含有穆公
正式膺荷上帝使命的情节,其所谓“宾天”以后醒寤,“宾天”是古时君主去世的讳言
,这似乎在暗示穆公有死而复生的经历,正与赐寿之说相类。但更值注意的是,穆公的
受命之年已由执政的第二十年变为第二年,这样就具有了执政初期应天命而任事的命运
感。由三则神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秦人东进谋晋的政治心态从自疑到自信,从隐藏
用心到张扬志向的发展过程。
以上由神话分析出来的秦人谋晋心态发展可以与历史材料互参。《左传》记载秦穆公经
过韩原之战,“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然而两年后 “晋大子圉为质於秦,秦归河东
”。[1](P367-372) 马非百先生评价此事言: “此时晋兵力尚强。穆公自知力不能有
( 河东) 。故索质子于晋,因而归之以为名耳。然秦之不得志已可见矣! ”[7](P22)
正可见出秦国谋晋初期对自身实力的不自信,不得不主动归还晋国河东之地,暂时掩饰
东进野心。然而到秦孝公执政时,却下诏明言穆公的事业是“东平晋乱”,后辈秦君思
虑“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极力宣扬其占领晋地的愿望,孝公诏书的发
表时间正处于本文所论秦穆公“梦之帝所”神话的流行时代。史料呈现出秦穆公、秦孝
公两位时隔久远的秦国君主,他们所持政治心态的明显变化符合于本文对于神话所作的
分析。
五、秦穆公神话与晋景公故事之关系
秦穆公神话本身的考察已毕,我们进而可以试作一延伸性的研究,将这些神话与一则有
关晋景公的故事作出对比。晋景公公元前 599 年至公元前 581 年当政,与秦桓公同时
,在他的执政期曾与秦发生过辅氏之战。《左传?成公十年》载公元前 581 年景公病亡
之事:
晋侯( 按: 即晋景公) 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 “杀余孙( 按: 指诛杀赵氏
) ,不义。余得请於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 “何如?”曰: “
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其一
曰: “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 “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
…”公曰: “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
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
,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1](P849-850) 所谓“杀余孙”,即《左传?成公八年
》载公元前 583 年事: “六月,晋讨赵同、赵括……以其田与祁奚。”[1](P838-8
39) 故事涉及赵氏被诛、晋君病亡的史实,为晋国国内之事,却又牵扯入晋向秦求医、
秦医入晋之事,那么此事是否有史实背景呢?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吕相绝秦之书有云: “(秦桓公) 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 ‘吾与
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 誓 未 就,景 公 即世。”[1](P
864) 其书言晋景公去世前不久,秦桓公曾派使者入晋求和,马非百先生指出此事为其他
史料所未载。[7](P30) 我则以为此事颇可与上言秦医之事相参,景公病重濒死之时,
秦使活动于晋国,或许会携带本国医生为景公诊病,以示表面的亲好,这大约就是秦医
入晋的史实背景。由此看来,秦人应该对当日景公病死之事的细节当颇为了解。晋景公
故事详细叙述了景公的病况,死亡前后的人事,又极力渲染秦医的高明,由这些迹象,
我认为该故事当为秦人所造,被《左传》作者采于书中。
晋景公曾在辅氏击败秦军,阻挠其东进之谋,定然历来为秦人所怀恨。晋景公故事叙述
晋国君主、巫师、小臣不体面的死亡,只有秦医得以厚礼而归,有着明显的崇秦贬晋的
立场。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将该故事与秦穆公神话作出对比: 景公梦见大厉所言“杀余
孙,不义。余得请於帝矣”的语句很像“晋之妖梦”里申生所言“夷吾无礼,余得请於
帝矣”,在《左传》中这种语句仅此两见; 又 “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和秦穆公“梦
之帝所” 神话相类似,只是景公最后是陷于厕中而亡,与 “登天”等观,明显带有恶
意讽刺之意。基于以上这些对比,我以为秦人所造晋景公故事,一定程度上借用了本国
秦穆公神话的元素: 一方面利用鬼魂诉诸上帝进行报复的故事模式,彰显晋君之恶,另
一方面,嘲弄性地模仿“登天”传说,丑化晋君。
六、总结
秦穆公作为秦国东进谋晋的先驱,他的事业被后代秦君所追随,其事迹被秦人以神话的
方式传颂。本文通过对秦穆公“晋之妖梦”、“赐寿”以及“梦之帝所”神话的研究,
探析了神话涉及的史事以及神话背后秦人政治心态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
对《左传》晋景公病亡故事作出考察,认为该故事借用了秦穆公神话的叙事元素,其讥
贬晋君的倾向同样基于秦人谋晋的政治背景。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90.
[2] 王充著,黄晖校释. 论衡校释[M]. 北京: 中华书局,1990: 899.
[3] 徐元诰. 国语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2002.
[4] 司马迁. 史记[M].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5] 孙诒让. 墨子闲诂[M]. 北京: 中华书局,2001: 227.
[6] 林剑鸣. 秦史稿[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17.
[7] 马非百: 秦集史[M].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8] 马保春. 晋国历史地理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2007: 272.
[9] 何炳棣. 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从重建秦墨史实 入 手 [A].
http://wenku.baidu.com/view/1d130307e87101f69e319552.html,2010.
[10]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118.
The Myth of Qin Mu-gong and Qin’s Intention of Annexing Jin XU Hao-ran
(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Jin’s Strange Dream”,“Rewarding lifetime”and“Going to god’
s palace”——— the three myths of Qin Mugong are created by Qin. These my
ths recollect the history of Qin Mugong’s east advance,and reflect the cha
nge of Qin’s coveted heart to Jin. The story of Jin Jin Jing - gong’s de
ath in Zuo Zhuan is also created by Qin who use the narrative elements of Qi
n Mugong’s myths. The story’s tendency to ridicule Jin’ s monarch is als
o based on the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Qin’s aggressiveness to Jin.
Key words: Qin Mugong; myth; coveted heart to Jin
[责任编辑:G]
【 在 xiaowei78 (捣浆糊)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个pdf版本
--
修改:sunseraphic FROM 101.229.139.*
FROM 101.2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