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第一个有贤名的司法官员是文帝时代的廷尉张释之.张释之以执法公平,不畏皇帝和权贵著称.这有几个原因: 一,汉初,黄老和法术并用,互相制约,尊重法律,同时赞同无为鄙视深文勾织;二,这一时期,各种上层力量如皇帝,外戚,勋旧,诸王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平衡,司法和执法官员,可以获得一定的空间以坚持公正;三,汉文帝处事持中,能听逆耳之言.
第一个酷吏是吕后朝的侯封.但随着吕党被戮,他的具体事迹湮没不闻.郅都则是真正的酷吏之祖.郅都发现了宁成,宁成提拔了张汤,而几乎所有汉武乃至昭宣时代的酷吏都可以追溯到张汤的门下.酷吏的传统从郅都开始,并在张汤这里,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系统.
司法官员是得罪人的差事. 要生存就要有靠山,有了靠山就难以公正. 郅都以皇帝为靠山.但景帝的权力有限,不足以保护他,郅都虽然坚决地站在皇帝一边,还是被处死了.
宁成继承了郅都的凌厉,想必也从郅都之死吸取了一些教训——人生一世,何不多捞点呢。他立志“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退休后“致产数千万,为任侠,持吏长短,出从数十骑。其使民,威重于郡守。”俨然以新一代大恶霸的面目出现了。后来,宁成被又被新秀酷吏义纵破家坐罪,为“酷吏灭豪强,酷吏自己变新豪强,新酷吏灭新豪强”这样的无尽的循环开了个头。
和郅都宁成这两位使刀弄枪的捕快型酷吏不同,第三代酷吏之core张汤是位文质彬彬的师爷型酷吏,在他还是个小屁孩时,其作文已经达到了资深狱吏的水准(见张汤传)。西谚云:带着公事包的律师比一千个持枪强盗的杀人能力都强。这句话对我国古代酷吏大概也合用。
在张汤时代,酷吏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张汤是西汉酷吏中唯一进入最高决策层的,并对击匈奴,造五铢,笼盐铁,排商贾,出告缗,锄兼并等政策的出台产生过重大影响.
----张汤主持的陈皇后巫蛊狱、淮南狱、衡山狱、江都狱,都是汉代著名的反狱.
(当然因为张汤死于汉武中期,晚期的几个更大的反狱他没赶上)
----赵禹-张汤团队在萧何的刑律九章的基础上,建起“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的大厦。
--
FROM 6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