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题目是“战后以来三大性能中装甲并不是发展最慢的”。您说的这个情况,乍看相关,但是实际上跟我的题目不冲突。容我解释。
要解释这个题目,首先要明了二战坦克和现今坦克的区别。二战有轻中重,现在只剩主战坦克。一般的解法,是说中型和重型合并成为主战坦克。但是在我看来,不如说重型坦克被淘汰。这是因为二战重型和中型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型只看重正面防御,而重型坦克是全向防御。现在的主战坦克在防护能力设计上一样只考虑炮塔正面和车体正面的防御,在这个关键特点上是继承自中型而非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被淘汰一方面是因为战后不再有突破筑垒地域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防护需求提高,在车辆自重许可范围内不再能够满足全向防御的需要。兵法云守不足攻有余,矛盾的天平本来就是偏向于矛的一方。假如矛盾均衡发展,由于盾的一方要无所不备,天然的就要吃亏。战舰从穹甲发展到重点防御再,军用机从带装甲到不带装甲靠诱饵/电战/隐身,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防护标准的下降,并不能自然证明防护技术发展不够快。
而为什么说装甲发展不是最慢的呢?因为装甲发展和穿甲手段发展彼此互为原动力。如果装甲技术停滞,就不会有发展新穿甲手段的必要。战后化学能弹的出现是因为以T54为代表的大倾角装甲使得旧式被帽穿甲弹不再有效,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是因为化学能弹面对新发展的格栅、复合装甲不再有效,等等。弹和甲的发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其中有一方发展略快,则必定要停下来等一等另一方,因为钱要用在刀刃上,不会有人花钱去发展乃至装备超过实际需要的东西。冷战后期提出的140mm炮到现在也没有实用,西方自三代坦克以来就不再追求进一步在三大性能上压倒对手,就是这个道理。
总结一下:
1. 攻强守弱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装甲技术发展和穿甲技术发展互为因果。
3. 技术发展要遵循实际需要,不会发展超过现实需要的东西。
【 在 darth (老d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战时,顶级坦克在1000米距离内对轰,估计装甲还能抗住
: 现在,顶级坦克对抗,1000米内,谁都扛不住对方一炮
: 以上只是印象,可能有偏差,需要具体数据支持
: ...................
--
FROM 50.2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