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刘毅为豫州刺史,刘裕为扬州刺史,刘毅为扩大势力,
遂首先夺取江州都督,后又控制荆州、广州,为增加荆州实力,
还调豫州、江州万余亲信赴荆州,这其中显然有谢混谋划。
刘毅一党欲以刘毅出镇方镇,郗僧施辅佐;而谢混居于中央,联络世家
大族,以压制刘裕。
刘裕对刘毅夺取江州、出镇荆州、调动豫州、江州人马的举动,表面是
听之任之,实际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麻痹刘毅、谢混等人
2、刘毅离开豫州前往荆州,虽然表面上占据了上游,但却远离了政治核心建康,
政治影响力大为削弱;当时刘裕手下兵多将广,刘毅因败于卢循损兵折将,
刘裕忌惮刘毅的恰恰不是其军事实力,而是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3、荆州是桓氏老巢,而刘毅正是彻底剿灭桓氏之人,诛杀甚众,在荆州当地毫无
群众基础,刘毅把自己的亲信从豫州调到荆州,恰恰是龙入浅滩,没有一定时间
根本无法在荆州扎住根。
果然,刘毅刚将豫州人马调往荆州,刘裕就展开行动。从谢混被杀可以看出,此次行动
十分突然,使谢混根本没有时间逃走。杀死刘毅在中枢的内应谢混、刘籓等人后,
刘裕立刻起兵讨伐刘毅,此时刘毅根本毫无准备、又无地方基础,很快被王镇恶
等人打到江陵城下,虽然经过顽强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加上困守异地孤城、
政治上也毫无依赖、士气低落,刘毅军终于战败,刘毅自杀,其势力也土崩瓦解。
郗僧施、谢邵、任集之等支持刘毅的士族也同时被杀。
【 在 bingli (p.d.) 的大作中提到: 】
: 禁脔一词也是出自他的典故吧?
: 谢混的族侄谢晦却是刘裕的亲信和刘宋开国功臣,但后来还是死于宋文帝清理权臣中,谢家两边押注最终也失败了。
--
FROM 221.2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