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段评论
这里面对贝利亚的评价还是老式的,恶意抹黑的那种,功劳全然不说,人品恶意诋毁
贝利亚权势熏天不假,很会揣摩斯大林心思也不假,但斯大林周围能活下来、保住自己位置的,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哪个不曾在斯大林发动的一轮又一轮清洗中手脚不干净的,要么就是因为不同流合污而倒霉。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也包括赫鲁晓夫,不都是在斯大林面前战战兢兢如狗。论能力,贝利亚远比伏罗希洛夫之类的马屁精强;论人品,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之流“珠玉在前”,贝利亚和赫鲁晓夫简直是良心发现了。
叶若夫接替亚戈达,立即吸取了前任下手不够狠的教训,秉承斯大林旨意掀起“叶若夫旋风”,清洗规模和范围急剧扩大,也包括内务部本身。大批情报员被枪毙,情报网破坏严重,重建它的是当时还是副手的贝利亚。叶若夫下台,贝利亚接手后的清洗规模缩小,斯大林死后停止迫害犹太人等少数民族,给部分冤案平反,改善对外关系,同时改革机构,恢复原先的部委等。
卫国战争时期贝利亚是战时最高权力机关、国防委员会成员,从情报、外交,到前线组织修筑防御工事、工厂后撤、监督武器生产等他要管;战后抢夺德国专家,建立阿尔扎马等核武器研究基地,造核弹,贝利也都是主要负责人。
贝利亚错就错在权力太大。斯大林活着的最后几年,他已经是苏联实际上的二号人物,当时少先队员喊口号,第一是父亲斯大林,第二就是贝利亚。斯大林死后他也仅次于马林科夫排第二,而且他手里抓着最可怕的内务部(下属还有的几个师的边防军和更多其他武装力量)。结果一把手马林科夫变得好像贝利亚的附庸,领导层里没有不怕他的(除开权力斗争,对于再出一个斯大林的恐惧是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最终结果就变成了宫廷政变。
按一贯的做法,对搞下台的政敌进行污蔑抹黑,扣上反党集团、叛徒、帝国主义代理人之类的帽子。在他之前,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皮达可夫、布哈林等人帽子还少吗;在他之后,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被弄下去的时候,不也是反党集团么。色魔的说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 在 figochen (神知完结了,空虚……) 的大作中提到: 】
: 15
: 克格勃全史——第五章 国外的“人民之敌”(1929-1940)
: 主页 > 综合 / 金色時光 / 发布于 2014年 3月30日(星期日) 21时56分 / 浏览:2,287 评论:15 收藏:21 / 举报文章
: ...................
--
FROM 125.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