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she简单的column不用,非用一个prose,就如同突然讲英语一样,确实够装13
原作者答话中的那个now也完全是多余的chinglish
【 在 TCH (晃晃)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胡适对抗战的贡献(ZZ)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7 17:38:43 2014), 站内
: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Joke 讨论区 】
: 发信人: topboy (格人致知王巨君), 信区: MilitaryJoke
: 标 题: Re: 胡适对抗战的贡献(ZZ)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7 17:35:52 2014), 站内
:
: 胡适大半生做“学界领袖”,其实只是混世的门面货
: 一辈子没认真搞过学问
: ----------
: from 何炳棣:我与胡适的交往
:
: 我虽然在胡寓原则上作客六天,可是天天忙于访问史语所和台大等处的旧师友,结识新学人,被迫在台大公开演讲明清人口及其相关诸问题,此外还要在圣诞前夕去台中东海大学探视杨绍震学长。记得当晚露天盒餐,睡时发烧。翌晨(圣诞日)返南港,幸而胡先生最不信宗教,节日一如平日,再一晚即匆匆飞回温古华报告完成洽购图书任务。这六天胡先生更是天天忙于会客,他和我反而很少长谈机会。但有三点,我永不能忘。一、我在港澳每天海鲜小吃大宴,在胡寓第一晚即泻肚。由于胡先生习惯于夜静写作,听见我夜间的动静,第二天早晨亲到厨房嘱咐他最依赖的徽州厨子为我准备些面条等素净软食,不可多用青菜,因肚泻者不易消化大量的植物纤维。从这小事即可反映出他老人家待人的极度细心。二、某晚稍闲,
我问他说:“胡先生,据我揣测,您生平醒的时间恐怕三分之二都用在会客,对不对?”他沉思片刻,说这估计大概与事实相差不远。三、某日上午九日左右,我刚要进城,厨子向胡先生递上一张名片。胡先生相当生气地流露出对此人品格及动机的不满,但想了一想,还是决定接见。当我走出门时正听见胡先生大声地招呼他:“这好几个月都没听到你的动静,你是不是又在搞什么新把戏?”紧随着就是双方带说带笑的声音。可以想见,这才是胡先生不可及之处之一:对人怀疑要留余步;尽量不给人看一张生气的脸。这正是我所做不到的。
:
: 我和胡先生最重要的谈话的时间是1960年八月十八日的下午和傍晚,地点是他纽约的公寓。这年夏天我主要的任务是代表加拿大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国际东方学者大会,并宣读“明清统治阶级的社会成分”(即《明清社会史论》一书的主要统计部分)一文。唐德刚兄在机场接我,一见到我就说胡先生向他留了话,叫我在哥大旅舍订了房间之后,马上就给胡先生打电话。我当然照办,胡先生在电话里说:“这次要你小破费,不要搭地下铁,马上坐计程车尽快到我家,恰好太太出去打麻将二十个钟头以上还没回家。”
:
: 我赶到之后,第一句告诉胡先生的话就是:中共原定派遣三百多人的大代表团临时取消了,所有八月初与会的汉学家们马上就知道中苏关系严重地恶化了。我随即摘要讲述我对苏联的正面、特别是负面的种种印象,胡先生兴致极浓,不觉已占去至少半个钟头。
:
: 胡先生说正因为兴致好,所以要把闷在心中将近两年的话向我直说。大意是我曾于1958年英译毛泽东两首《沁园春》,一首是1925年所作,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开头的,一首是1945年到重庆后立即发表的,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开头的由咏雪而论古今人物的。英译之前我并且写了序文,发表于加拿大《皇后〔大学〕季刊》夏季号。胡先生责我说:“看了很不舒服,因为你还夸他颇不无诗才;事实上,他当初在北大还不配上我中国文学史的班呢!”我说我并未曾把抽印本寄呈。胡先生说是王际真(哥大中国文学教授)给他看的。更接着说,毛那两首词里有些句子还不配称为薛璠体呢。我却坚持不让,指出毛词修辞、气魄、意境(例如1925年那首前半写景之中渗进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等等)实不无可取之处。胡先生两三分钟仍坚持原见。我不得不指出他老人家和黎锦熙、邓广铭合写的《齐白石年谱》,说齐诗好就好在它的薛璠体,为什么对毛用双重标准来挑剔指摘呢?胡先生看我也坚持立场不稍让,忽然用英文说:“But I have to admit that Mao is a powerful prose writer.(但是,我必须承认毛是一位有力的散文作家。)”我随兴也用英语回答:“Now,since the father of the 20th-century Chinese Renaissance says that Mao is a powerful prose writer,how can he too lousy a poet?!〔既然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复兴之父都承认毛是一位有力的散文作家,他怎么会是一个特别糟糕的诗(词)人呢?!〕胡先生和我不由得同时哈哈大笑,握手结束了这小小的争执。
:
: 再也没想到胡先生立即严肃地说:
“炳棣,我多年来也有对你不起的地方。你记得你曾对我说过好几次,傅孟真办史语所,不但承继了清代朴学的传统,并且把欧洲的语言、哲学、心理,甚至比较宗教等工具都向所里输入了;但是他却未曾注意到西洋史学观点、选题、综合、方法和社会科学工具的重要。你每次说,我每次把你搪塞住,总是说这事谈何容易等等… …今天我非要向你讲实话不可:你必须了解,我在康奈尔头两年是念农科的,后两年才改文科,在哥大研究院念哲学也不过只有两年;我根本就不懂多少西洋史和社会科学,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怎能要求史语所做到?” :
: 这番话使我肃然起敬,使我深深感觉到胡先生这人物要比我平素所想像的还要“大”;惟有具有十足安全感的人才会讲出如此坦诚的话。这番话他生平可能只讲过一次
: 【 在 tian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在知乎回答的“为什么胡适最终回到台湾”
: : 胡适在寓居美国10年后,于1958年回到台湾,就任中研院院长。此前,大陆也曾托人对胡适表示过善意,胡适的这一决定也曾被多人称许。那么,胡适归台真的是投奔自由,抑或君臣相得吗?
: : 胡适50年代在美国的时候,54年5月、9月、12月三次共接受蒋介石1万五千美元的“馈赠”(从51到55年至少就收过9次,每次5千美元,在日记中不提分毫)。同年8月,胡适去信谴责吴国桢在美国发表的文章《在台湾你们的钱被用来建立一个警察国家》,并将此信复印寄给蒋经国。同月,在美国杂志发表文章 《台湾有多么自由》。于此对比,胡适在日记中记载,其第一次回台湾(52~53年)面会凯申公就指责”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
: : ...................
:
: --
: ※ 修改:·topboy 于 Jun 27 17:36:45 2014 修改本文·[FROM: 124.114.229.67]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FROM: 124.114.229.67]
--
修改:topboy FROM 124.114.229.67
FROM 124.42.1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