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引而不发,东南美蒋已势同水火;蒋介石要“重新考虑”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进入7月份后,中国西南边界冲突日益升级,中国备战日急。
7月5日,印军侵入加勒万河谷地区,这一地区是印度进入中国阿克赛钦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7月7日和11日,周恩来接连听取中印边界情况汇报并向毛泽东作了汇报。7月14日,中央军委派总参作战部负责同志专程赶到新疆,向新疆军区和西线边防部队传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关于在中印边界西段开展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并具体指导这一斗争。毛泽东认为:“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是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27
与此同时,毛泽东仍在东南方向大造声势,搅得美国与蒋介石当局鸡飞狗跳,矛盾升级。
9月6日,柯克与蒋介石在阳明山会谈,台湾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长”沈昌焕、“新闻局长”沈剑虹等。这次蒋介石在会谈一开始就对美方强烈不满。柯克先介绍说:“中共军队在福建沿海的部署似已完成。这些军队的力量大大强于1962年6月以前部署的那些军队。我们认为中共的目的在于防御,但不能排除进攻的可能性。”28这话本身就包含了对蒋反攻计划的埋怨。柯克接着含蓄地批评蒋当局“没有可靠及时的情报”,这使“肯尼迪总统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29
蒋介石立即反唇相讥说:“除非针对大陆采取行动,否则很难有美国政府所要求的那种‘过硬’的情报。国民政府还有许多尚未向美国透露的情报来源。即使告诉美方,美方也不会承认它们的价值。许多情报来源建立在口头协议的基础上。在发起行动之前,不能让人知道、看见或是摸清这些情报来源。”30柯克说:“美国政府仍然希望行动最好限制在小规模空降范围内。”蒋回应说:“此事以后再说。”31蒋对美国充满“怨恨”以至要“重新考虑”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他说:
美国政府也必须认识到人民和军队的感情的重要性。大陆人民的愿望极其强烈,不能无限制地拒绝他们。他们渴望解放,特别是在美国的援助下。美国可以一时压制住这种感情但不会太久。美国政府可以公开宣称国民政府返回大陆是中国人的内部事务。而实际上,美国政府却承担起阻止国民政府反攻大陆的责任。这不能无限期地继续下去。最终,任何政府要保持对局势的控制都是非常困难的。国民政府会遵守条约,但当形势发生变化时,就必须重新考虑条约。32
柯克说:蒋提出的有关条约问题,已经超出了大使的职权范围。如果对条款不满意,也许可以由台湾的“大使”在华盛顿提出来。蒋介石立即反驳说:
谈及条约是因为柯克大使提出了条约的事。修改或取消条约是一回事,而让世界知道国民政府受条约所限不能自由行动又是一回事。这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且引起了怨恨。如果大陆发生大规模的暴动,美国可以说这是内部事务。而事实上,美国人是让人知道在条约的限制下,台湾政府不能擅自进攻大陆。33
柯克解释说,“肯尼迪总统还要担负繁重的世界性责任。就像蒋总统要对他的人民负责一样,肯尼迪总统也要对中国人民负责。1954年的条约规定,双方必须一致行动。”蒋介石立即回敬说:
总统所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宣布国民政府反攻大陆完全是内部事务。这样的声明即使不能阻止也将削弱苏联的公开参与。他重申他保证不会采取违反条款的行动,但他希望美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国民政府对它的人民尽责而又不违反条约条款。美国政府必须拿出这样的解决办法。
柯克以为蒋介石想向美国要军火支援,说:“美国还要对北约的盟国和其他地方负责。秘密向台湾运送轰炸机和登陆艇是不可能的。这种行动将被看作是侵略行为。”蒋介石针锋相对且火药味十足地回敬道:
他并没有设想要这些装备。他想的是希望台湾和美国之间能够达成更广泛的谅解。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应是这样一种看法:美国正在成为中共的朋友却束缚其盟国的手脚。美国不应该让中国人民认为,美国不能区分敌友。美国甚至阻止国民政府用它自己的钱购买美国的出口物资。这实际上是对国民政府的禁运。他不知道是否对敌人也进行了禁运。34
9月8日,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泰勒将军到台湾与蒋介石会谈,蒋介石根据1948年前后与苏联打交道的经验,明确告诉泰勒:“万一大陆出现动乱,赫鲁晓夫也不会帮助毛,因为他们彼此间的仇怨颇深;即使共产党在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被推翻,苏联也不会进行干预。”35泰勒在回国后于9月20日起草的文件中称:“如果不能坦率地向总司令表明我们的意图是什么,而不是支持他反攻大陆,那么我们大概在为我们自己积累麻烦。”36
柯克(Alan Goodrich Kirk)是美国海军上将,曾任驻苏联大使
【 在 figochen (凹酱么么哒)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4_08_01_252130.shtml: 张文木:1962年中美苏三国博弈及其总结——“八一”建军节重温毛泽东的战略思想
: 【作者按:196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内政外交最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战略能力发挥极为杰出的一年。面对来自东南、西南和西北三面“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险恶环境,毛泽东同志举重若轻,敢于亮剑,也善于亮剑,用力
: ...................
--
FROM 125.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