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思路诡异”比如?
关于器物形态、花纹儿等的类型学可能不是重视与否的问题,这属于新石器时代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而在东亚而言,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属于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所以做的久。好在这三十年以考古而言算是突飞猛进了,现在整个新石器和早青铜时代的谱系骨架大体算是建起来了。宫本的叙事也是用的这套体系。
然后,这些年谱系大体建立起来了之后,开始关心古环境和生业状况的研究逐渐多起来了,传统的路子也仍然在走。不过更主要的是这些年科技考古在手段上的助力颇大,这波潮流大体算是能赶上吧。
【 在 amdopter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在看第一卷,日本人对细节的把握还是很有一手的,尽管有时思路诡异。
: 从第一卷的倾向来看,日本人对西方流行的古人类出非洲的枝状进化持否定态度,尽管
: 没有明说,但表露出的基本观点比较贴近于中国传统学者的的网状进化的观点。
: 日本人对于陶器的类型谈的不是很多,与中国一些学者侧重于器物形态花纹的流变反映
: 文化交流传承不太一样,但对古环境对古人生存的影响很重视。
: 此外,没有发现把考古发现硬套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迹象,这个非常非常好。
--
修改:molar FROM 60.10.97.*
FROM 60.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