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清初战时确实有很多武将担任总督,但我觉得康熙以后,总督应该都属
于文官了,巡抚直升总督或者大学士、尚书外放总督比较普遍,而武官
的副将、总兵甚至提督如无特殊原因,不可能升或转为总督巡抚。清史
稿也把总督和巡抚、学政、布政使直到知县一起列在志九十一外官里,而
没有放在讲武职的志九十二里,可见是把他当文官看的。
我觉得清朝到了中期,武官的品级确实越来越不值钱了,譬如武官中的提
督,为一省绿营的最高长官,品级和总督一样都是从一品,但见了总督要
行堂参大礼,受总督节制。见了从二品的巡抚行宾主礼。而且清朝的总督
不少都挂着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衔,巡抚挂着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衔,都算是兵部的堂官,属于提督的上级领导部门,更不要说正二品的总兵
和从二品的副将了。可见武将的品级相比文官没什么地位。
举两个例子,淮军的刘铭传在剿捻的时候已经是直隶提督,后来又封了
一等男爵,可他写过一部诗集,自命为儒将,宁肯告病开缺闲居十几年,也
不愿受品级比他小的巡抚的节制;后来中法战争他守台湾有功,台湾建省后
就让他做巡抚,照理说这在品级上是委屈的,可他欣然就任。另外一个例子
是咸丰年间,湖南提督樊燮不法,当时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的左宗棠就以
骆秉章的名义上奏弹劾,樊燮随即被革职,可见督抚权威之重。
其实同等品级地位远远不同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同为七品,武官七品的
把总地位远不如文官七品的知县,而知县又远不如七品的翰林,因为翰林
的前途比风尘俗吏要远大多了。
【 在 woaichina (我爱中国)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武官兼任文职。这本身更体现了清代武官的受重视程度
--
FROM 218.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