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ern_CHN 讨论区 】
发信人: Arjuna (小锅盖儿| 撑船打铁卖豆腐),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冯玉祥捅刀小史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r 23 15:07:31 2007), 站内
民国旧军阀为了发展自身实力,多富于投机性,爱背后捅刀.而军阀中投机最露骨,背后捅
刀的纪录最高的,莫过于西北军老大冯玉祥.简单贴贴冯的捅刀史(其中一些事情交织在
一起,不是严格按时间顺序):
1 反戈革命,倒捅北洋
晚清时,冯玉祥受干爹陆建章提拔,是一名北洋下层军官.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在驻地参
加滦州起义,倒打北洋军,开始了他的处子捅.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往往要遭遇挫折.起义失
败,小冯被北洋军开除,通缉.不过靠着陆建章的关系,他又回到了北洋军.
2 四川变脸 捅晕陈宦
冯玉祥这时处于贬抑期,因为自己的反戈经历,得不到重用.不过机会来了,护国运动爆发
,四川是南北交战前线.北洋的川督陈宦调冯玉祥带兵入川,抵抗护国军.
这是一次扩充实力的好机会,但若当了炮灰就不划算.冯玉祥说服陈宦,谋求四川独立,与
护国军私下讲和.陈宦前线反水,北洋政府震怒,派兵攻打陈宦.但冯玉祥也不肯和北洋军
打仗.陈宦被小冯出卖,很快完蛋了.
3 陆阎暴死,小冯升官
冯玉祥有两个重要亲戚.一是他干爹兼叔丈陆建章,冯早期的主要后台.另一个是冯的同门
大哥兼连襟阎相文.陆建章和阎相文都属于直系派到西北地区的代表.冯玉祥在北洋系内
的仕途,主要靠这二位的提拔.
陆建章因过于残酷,在西北屡屡激起民变,被称为陆屠户,在民党和皖系势力的双重打击下
失势,又被皖系军师徐树铮暗杀.陆死后,为了安抚冯,冯玉祥被复职为旅长,任命为湘西镇
守使,授勋四位.时称老陆丧命,小冯升官.
但这样小冯也只能算直系的一个中层将领,和那些督领一省甚至数省的军阀没法比.不久
,阎相文带内弟冯玉祥再次入陕,夺回被皖系夺走的地盘.阎相文到任后暴死,对此传闻很
多,有自杀说,冯下手说,民党下手说和皖系下手说等.
不过冯玉祥无疑是这次暴死的最大受益人.他代替阎相文成为代理陕督,第一次有了属于
自己的广阔天地,从这里开始,打下了他在西北势力的根基.
4 挤走陈树藩,猛捅革命党
冯玉祥取代阎相文后,联合陕西同盟会背景的民党和靖国军势力,赶走了原先主陕的皖系
军阀陈树藩.靖国军和民党的人,因为冯玉祥有参加辛亥革命的经历,对冯报有幻想,开城
迎接冯军.
但冯玉祥不吃这一套,诱杀了郭坚等民党主要领袖后,马上展开了对民党的大清洗.规模四
千多人的凤翔屠杀,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5 叛和入战,捅冯国璋
在对陆荣廷唐继尧等南军是战是和的态度上,北洋内部分为两派,一是冯国璋,李纯等长江
三督为首的主和派,一是皖系段祺瑞和直系曹锟等的主战派.冯玉祥是主和派的主要干将
,长期在冯国璋李纯帐下当差,与主战派军队抗衡.而上文冯玉祥所驱逐的陈树藩等,则属
主战派.
但风云变幻,冯国璋入京后被逼下台,主和派衰落,冯玉祥调转枪头,加入了主战派吴佩孚
的阵营.
6 反洛入保,捅吴佩孚
冯国璋死后,吴佩孚挑起了直系的大梁.经过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的胜利,直系主战派成为
北方最大的势力.冯玉祥在直奉战争中帮过吴佩孚一个大忙,吴佩孚则把冯玉祥扶为陕西
正式督军.
但冯玉祥不满足于此,想经过河南向华北渗透,进一步要求入督河南.冯玉祥入豫后,迅速
对河南当地军阀进行了大清洗.河洛地区是吴的大本营,这引起了吴的警觉,吴设法撤掉了
冯.
冯玉祥于是转而投靠吴佩孚的干爹曹锟. ( 北洋军阀的青年将领一般都有一个干爹,冯的
干爹是陆建章,吴的是曹锟) . 曹锟和吴佩孚的关系很有趣: 保定出身的曹锟是个纯草包
,在军事上完全依赖吴佩孚.吴佩孚一方面旧忠义思想十分严重,不愿抛弃曹锟;另一方面
又不愿掺和曹锟等的胡闹,在洛阳建立了自己的基地.这样,在直系主战派内部,又出现了
保定派和洛阳派的对峙.
曹锟把冯玉祥调到了北京,当作直系腹心地区防范吴佩孚的一只力量.入卫京畿后,冯军的
政治地位,经济境况都有了大大提高.在草包曹锟麾下,冯玉祥度过了一段滋润的日子.
7 北京事变,捅曹锟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北京事变是冯玉祥最经典的一次投机.起初,冯一面和张作霖联络,在
直系内部结成反吴三角同盟,一面坐山观虎斗.当各方面消息证明吴军处于劣势后,冯军迅
速倒戈,拘押曹锟.
冯倒戈的成功,和吴佩孚的优柔寡断有很大关系.冯军入京时,吴有权否决,但碍于干爹曹
锟的面子,没有否决.在二次直奉大战前,吴方已经察觉到冯玉祥的异动情况,但不愿临阵
换将,没有作为. 吴作为一名军阀,有太多的所谓"妇人之仁",也就难免失败了.
8 二次谋变 ,一捅张作霖
北京事变的结果,奉军是最大赢家.张作霖全家入京,准备过把皇帝瘾. 比实力,冯军远逊
于奉军.但自己政变,人家来摘桃子,终究不爽. 冯军于是放出风来,准备趁机再政变一次
,把大小张一窝端.
俗话说,富怕穷,穷怕横,横怕不要命.张作霖这个当时最强横的军阀,遇到冯军这种捅起刀
来不要命的,只好悄悄离京.冯玉祥这次捅刀虽然没捅着,但已和奉军结下了梁子.
9 策应郭松龄 ,二捅张作霖
不久,奉军内部兵变,精锐的郭松龄部反叛,李景林部独立.这后面,自然又有冯玉祥的支持
.
如果冯军在一开始就积极配合郭部,策动阎锡山等部,有可能使奉军分裂,削弱北方的这个
最大威胁.
但冯玉祥和阎锡山都采取了看戏的态度.郭松龄孤军战斗,很快被奉军扑灭了.
10 老冯游俄,西北军互捅
冯玉祥的这次捅刀失败,导致了冯军最艰苦的岁月.奉军和东山再起的吴佩孚部,联合起来
两面夹击冯军.冯玉祥被迫下野. 对庞大的西北军来说,生存成了一个问题. 各部钱粮给
养不够,只好互相抢夺,强的捅弱的,正牌西北军捅杂牌西北军.老西北军中比较弱的几支
部队,就在奉吴夹击和内部互捅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者消失,或者被别的部队收编.
11 联共捅共 联蒋捅蒋
冯玉祥游俄一番,回来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此间的故事耳熟能详,不多
写了:).
12 末日:被阎锡山捅了
蒋桂战争结束后,西北军诸将被蒋军的实力和策反能力唬住了.冯军和蒋军还没开打,冯军
将领就开始成队的投靠老蒋.冯玉祥与阎锡山经过一番勾心斗角后,决定联合反蒋.结果,
仗打了一半,阎老西溜了.老西北军瓦解。
当然,阎老西即使不溜,仗也胜不了.不过这一刀仍然是致命的.冯玉祥失去了全部本钱,退
出了他作为军阀的历史舞台.
13 华北情结
追寻冯玉祥的捅刀轨迹,可以看到冯军总是围着华北(京津冀,鲁豫的北部)转圈圈。
谁不让老子占华北,老子就捅谁。应该说,大部分北洋军阀,都有这种华北情结。比如
张作霖,势力始终在东北,但一有机会,就要来北京坐坐龙椅过把瘾。比如冯国璋,其
势力所在的长江地区,富庶自足,但非要来北京弄个总统当当。比如曹锟……其中,直
系军阀的这种情结最重。
恐怕有几个原因:
1 自晚清和北洋政府以来,华北一直是政治中心。盘踞华北,有携天子以令诸侯之威,
也符合了军阀们的虚荣心。
2 贸易方面,华北有天津和山东的港口,关税收入丰厚。农业方面,华北是北方最集中
的粮产地。
3 多数直系军官出身华北,偏爱家乡。这一点冯玉祥很突出,明确优待华北地区的兵源
,其骨干也主要是华北人士。
但反过来,这也是华北最大的劣势。华北既是各路军阀争夺的焦点,就不可能成为谁家
独享的稳定根据地。北洋军阀们眼睛盯着华北,一次次把老本搭进去,却常常忘了维持
发展自己的根据地。这一点上,冯玉祥也继承了北洋军阀的老毛病。
中原大战后,冯系的大部分将领被张,蒋分到了华北各地,也算圆了他们的一个梦。但
华北过去不是太平之地,此后也不会太平。
--
FROM 61.5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