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认为两个说法区别不大,第一个说得更详细,第二个实际上也是一个意思,只用一个“胜利的”做修饰语本身就是心有余力不足的说法,第一个的意思也是说进行得不顺利,很可能身后就会被全面清算。官话总是只能从没有说什么来推测真实含义,表面上肯定堂皇的。
【 在 freegu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点在于毛泽东传对文革给了负面的评价 而十年后的年谱则是不评价 这是官版史书 显然不是逄一个人能决定的 类似我转的主楼逄的发言,也不是他自己一个人想说就出来说的
: 【 在 jiang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后面一个说法是概括,按说一次闲散随意的谈话不可能就干巴巴说那么几个字,当然头一个说法到底是不是原话,现在看不到档案的人也不知道,也没有其他什么佐证。不过两个说法的大意还是吻合的,就是一共做了两件事,建国是一件事,嗡嗡是一件事。第二个说法里面的“胜利地”可以理解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必须添加的修饰语,类似今天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实际状态并没有什么关系。这么说来,后面一个说法就更是一个概括的说法了,有可能是当时小范围传的一个东西,只能说得比较概括而不是口语化。如果只是一个“胜利地”这种例行公事的修饰语做修饰的比较正式的说法,其实已经暗含了头一个说法里面的意思了吧。
: ....................
- 来自最水木 -
--
FROM 123.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