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说法,是毛文龙不听朝廷节制,特别是不听袁崇焕节制,袁崇焕看他不顺眼,就杀掉了;而《崇祯实录》中,是说袁崇焕想议和,而担心毛文龙阻挠,于是除掉这个绊脚石。
我个人认为,后者更合理一些。如果是毛文龙只在一个岛上,不会养兵自重到让朝廷忌惮;如果朝廷忌惮了,也应该是崇祯示意袁崇焕杀毛文龙,而不是袁崇焕擅自杀了毛文龙后再通知崇祯。而且,仅仅是看不顺眼,或者是想控制毛文龙手上的兵力,那也犯不上去杀他啊。
而参考历史事实,在杀了毛文龙之后,袁崇焕就向崇祯提到议和的事情。考虑到袁崇焕之前要了那么多条件和权力,而且还擅自杀了一个大将,回过头来竟然是向崇祯请求议和,真可谓其心可诛了。
谁人不能议和?毛文龙就不能来议和么?如果是议和,还要袁崇焕干什么呢?还给袁崇焕这么大的权力干什么呢? 如果我是老板,找了一个员工,他要求我给他一切权力,然后回头告诉我,他对公司的建议就是破产,我也会开了他的。
看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严重的缺乏自知之明。
呵呵 再加一句 看了下napolen兄的《有明袁大将军》 他的理由竟然是 毛文龙贪污腐败,攀附阉党,交接权贵。 想来应该是napolen兄早期的作品了。
--
修改:newmorning FROM 59.66.204.*
FROM 59.6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