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955年7月,英殖民政权在马来亚举行全国大选,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由巫统、马华公会及印度国大党组成的)联盟赢得大选。意识到在武装斗争中已难以突破的马共,也准备和解并放下武器。马共与联盟于1955年12月展开历史性的“华玲和谈”。马共一方谈判代表是陈平、陈田及拉昔迈丁,亲英殖民者的联盟一方则是东姑阿都拉曼、马绍尔(David Marshall,新加坡第一任首席部长)及陈祯禄(马华公会主席)。马共表示愿意放下武器停止冲突,马共提出的最高要求是政府承认马共为合法的政治组织,最低要求则是放下武器后的马共成员可以自由行动、自由参加任何政党,若成立新的政党可以不叫“共产党”。
陈平(中)参加华玲和谈时的情景
14. 可是,听命于英殖民政权的东姑阿都拉曼,为了向英国证明他是英国势力在马来亚最可靠的代理,让英国人放心把马来亚政权交给他及他所领导的联盟政府,在和谈中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东姑坚决要马共投降,并在紧急法下接受警方政治部的无限期扣查,这个根本就不是和平谈判的姿态。已经准备放下武器的马共,无法接受东姑
所提出的苛刻条件。马来亚(英殖民与联盟)政府并不愿让马共涉足议会政治,宁愿以坚决地态度破坏和谈,也不要让英殖民者的利益受到侵蚀。正因为如此,才造成武装冲突白白延续了另外34年,直到1989年。
15. 维持了12年的紧急状态于1960年7月31日结束。恶名昭彰的政治打压工
具—《内安法令》
于1960年8月1日—也就是紧急状态结束后翌日—生效。在1948-1960年那场被称为“紧急状态”的战争中,英方有逾1300名警察和500名军人丧生,马共方面则折损逾6000人,另外1200人被俘虏。很多人被英殖民当局未经审讯囚禁。
16. 马来亚于1957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后,马共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其大部分的武装力量于1958年都撤退到马来半岛北部与泰国南部交界的边境地区。1960年代期间,尽管马来亚已经取得独立,联盟政府却加紧对议会左翼的强权打压,加上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不少激进青年因而投奔森林参加马共武装。当时又适逢中共与苏共的关系决裂,批判苏共为修正主义政党的中共,加大其对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直接援助东南亚共产党武装。中国资助马共于1969年在湖南益阳开设“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让马共可以在马来亚进行大气波宣传战。不过,马来西亚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74年建交后 中国就开始减少给予马共的援助,“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也于1981年在邓的指示下关闭。
--
修改:cjon FROM 216.240.30.*
FROM 180.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