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冗三费当成宋廷为解决人口问题有意而为之,还套上
拉动内需的概念,恐怕过于一相情愿了,呵呵
有史料证明这是宋廷有意为之的吗?
我还是第一次见宋禁军厢军战斗力强的说法,ft了
战斗力强为何八十万禁军被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用天灵盖对付狼牙棒?
西北军是宋军中的异类,不能代表整体
【 在 koeis (奥森) 的大作中提到: 】
: 北宋的河南也养活不了汴梁这样的百万人口大都市,何况开封附近没有有利地势,面对
: 辽的燕云压迫,北宋一直是用重兵集团保卫首都。巨大的粮食物资消耗都是北宋的难题
: 。北宋一直到南宋都是采用国家投资大规模拉动消费的方式,解决农民问题和游民问题
: ,所以国家有不少的赤字,但是相对的来说,国内的经贸和外贸都很有发展,这一点比
: 封海的明朝要好很多,整体经济形势也要好。
: 宋朝的弱兵很大程度是后代史家的春秋笔法,单论战斗力,宋兵绝对不弱。宋朝禁军、厢兵的区分方式,确立了禁军的兵源素质,武器装备都很精良,单兵战斗能力很强。在与辽、夏的战斗中,宋军获胜的次数远远超过打败的次数。宋军最大的难题是机动力,重型的步兵集团移动速度
: 初期,宋军总是大规模的集团出动进行战略决战,也是失败的理由之一。到了宋夏战争后期
: 宋军基本上都是依托有利地势,逐步蚕食拱卫西夏灵州的山地,缓慢的修筑堡垒前进,跟西夏拼正面战斗力和物资,就把西夏搞的很受伤。如果不是女真的迅速崛起,西夏基本上就向着完蛋狂奔了。
: 至于粮价,宋朝的实际交易粮价绝对要低于明朝,明朝的粮食一直不是特别充足,只有张居正那个年代积了几仓库粮食,明朝的粮价低在于物资流动小,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贸易。北宋时代粮价甚至能达到500-700文一石,大约150公斤,走卒类士服,农夫着丝履,国家还有能力养几
--
FROM 61.1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