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根本不用往原子弹上扯;完全以理性衡量纳粹行为和意识形态几乎必定失败,
因为它是一场以理性为工具的反理性运动。
对犹太人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根源并非理性,尽管纳粹通过各种办法试图使
该主义科学化,理性化。种族/民族主义基本上说是一种信仰,这是纳粹政权无理性的
根源;
民族主义和其他文化立场是不能用物质、经济利益来衡量的,就像欧洲
会大力反对移民,因为移民威胁文化,换言之,威胁到这些民族民族认同的存亡。
左翼会大力强调移民对经济短期和长远的帮助,但反对移民(以民粹和右翼为主)
以文化的立场来反驳之,移民作为劳动力和纳税人,使本国经济再发达,收益再高,
也不能抵消它对文化上的副作用;选择文化,而非经济,基本是一个规范性决定
(normative decision),是一种价值判断。
纳粹的无理性体现在于其把摧毁犹太人上升到过高的地位。某种程度上日耳曼人
的存在事实上被认为是有条件地基于犹太人的毁灭了(或者完全从视野中消失,
譬如马达加斯加计划),因此消灭犹太人本身成为一种最高的终极目的(ultimate end),
所有的资源都是用来完成这一目的的手段。納粹中后期在追求这一目的中已经认为
是完全非理性。在东线战争中后期,尤其是后期,德国尤其需要劳动力资源的时候,
并未大力使用犹太人劳动力(当然了,有限地使用,但并不能充分利用犹太人的劳动
力资源,而让他们在集营闲置,甚至还要动用资源去养活他们)。不理性发展到极限就是
德国在自己存亡关头,并不是决定最大化资源利用,把自己壮大起来,而是继续
歼灭犹太人;史学界对这个评论是很多的,我前几年看书这方面涉及稍多一点。
其实希特勒在45年仍然公开叫嚣解决犹太人的终极意义,这种言论的整体感觉是,
德国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犹太人,完整这个终极意义,因为德国人自己的
存亡都居于次位了。
这是希特勒本人无数非理性决断中的一个;熟悉二战史的人自然会非常熟悉
希特勒做得的众多难以理解,莫名其妙的决策,把自己推向自毁;
而消灭犹太人的欲望则是这种非理性价值和意识形态的顶峰。希特勒在决策中,
恐怕有意识无意识存在一种并不罕见的自毁倾向。
因此,德国有许多的机会挽救自己的命运;从这个角度上看,早期驱逐犹太人
科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只是无数非理性事件中的一个罢了。
所不同的是,早期对犹太人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驱逐,可以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由上面挑动社会存在的日积已久的反犹主义,发动自下而上的反犹运动。
无数的德国人本身在运动中受益,他们的短期个人利益得到满足;
譬如一个副教授,可以通过驱逐犹太正教授,爬上一个更高的位置。早期对犹斗争
就是由无数这些微观事件组成的;反犹是一桩事业,使不同层面地人在不同意义上
受益,尽管从长远看对德国整体利益并无好处。这种个人和集体、短期和长远利益上
的矛盾冲突实在屡见不鲜了。
但到后期,对犹太人的具体消灭,则落到了少数人手里,此时犹太人已从
德国社会本身基本清楚掉,对民众已不构成问题,譬如说,是否把犹太人流放
到非洲,或者安插在东欧集中营从事生产,或者赶到其他国家去,或者消灭,
并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这群最高决策人,有相当程度的,通过满足
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决定对犹太人进行摧毁。
当然了,也有许多比较具体的微观事件;譬如说苏联人逼近了,一个营的犹太人
不能及时迁移,那么就干脆就地解决了。还有就是其他的Death March,让犹太人
跋山涉水迁移到另一个营,中途不给吃的,高压威迫,导致他们饿死累死。这些
具体的做法是操作上的权宜,譬如说,把犹太人这个麻烦解决掉,未必涉及意识形态;
但上层对犹太人命运的整体决策,尤其在战争后期对"最后解决"方案的坚持,决定不
充分利用犹太人的劳动力资源,则是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结果。这个看法应该是相对
较统一的。
【 在 FlyingHigher (新青年 @ 旧金山)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希特勒大肆的屠杀和流亡犹太人,而这些犹太人却是德国的重要的物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当一个国家突然间损失了大量的这些人才,她的生产率和经济必然受到重挫。而且这些犹太人的损失直接导致了纳粹没有能够及时地研制出原子弹。。同时帮助了美国造出来。
: 假如希特勒意识到最后这种致命性的后果,上台之后不再如此这般的对待犹太人,那么整个历史是否肯定会被重写?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希特勒之为希特勒的基础,也就不会有纳粹的崛起和最后的掌权了。。
: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历史就是悲喜剧。。。看到了当今的美国大量的吸引国外高素质移民,想到了她的强盛 和生命力的一个缘由。
: ...................
--
修改:KGB FROM 82.39.42.*
FROM 8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