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forgauss (四镇北庭行营刀斧兵马使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是已经列了理由了吗。这一战双方进行的是很激烈的,楚军虽胜,但对秦军的力量
: 也有忌惮(毕竟自己兵力太少),何况后面还有王离军,不去追击是很正常的。
这样的话,那么就变成项羽背后的王离军举止怪异了,明知章邯军被击败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居然还坐视章邯军被击败
: 举个例子,之后项羽两次大败章邯:
: 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 这时的项羽已经和诸侯合兵,兵力大增,又两次大败秦军,同样是在水边。但之后秦军投降,尚有20万人,可见秦军主力尚存。此战项羽未全歼秦军。
关于水边,这时项羽章邯都在漳水之南,章邯被击败只可能再向南退,项羽无法利用漳水阻断敌军退路
关于人数,如果章邯在巨鹿城下已经大败过一次,之后又连败两次,最后居然还有二十万人投降,那章邯巨鹿之战之前的兵力岂非过于强大了?
: 既然项羽在如此优势下都没有全歼秦军,巨鹿之战获胜后,相信他更不可能去追击秦军,
: 并全歼秦军于漳水了。章邯乃秦军名将,进退有度,组织部队进行一次有计划的撤退还是
: 很容易的。
对呀,所以解释只可能是项羽并没有达到“如此优势”,章邯军主力无损
: 项羽后来以三万人大破汉军,有一定偶然性,汉军及各路联军来源复杂,各怀鬼胎,而且
: 疏忽大意,对项羽的反击没有准备。初战失利后又迅速溃散,所以项羽的追击才取得了
: 很大的战果。而巨鹿的秦军训练有素,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 这个不一定,几十万人攻一座万余人守得城,几个月不下的例子都有。
: 陈余是数万兵,加上其他诸侯军,如果王离军没有个七八万人,相信根本就没有围困
: 巨鹿的可能。(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
俺觉得问题在于诸侯军,这些诸侯军不大可能尽起主力来救赵,估计都只是几千万余,与陈馀合军也就三四万的样子,虽然多于王离军,但顾忌章邯军,无法全力解围。相应的,王离军也因为诸侯军在侧的关系,无法全力攻城,才让巨鹿固守数月
: 这两万人应该只是去断秦军粮道的。
: 如果如你所说,王离军只有两三万,章邯军又没有投入实战,那么项羽七八万还需要
: “九战”才能解巨鹿之围,就说不通了。
: 章邯肯定是倾全力救援的,只不过被项羽击败了。
唔,俺的意见是章邯倾全力救王离,然则木有赶上趟-_-b
--
FROM 202.11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