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王既然放弃邯郸退守巨鹿,说明对巨鹿城的防守有信心。巨鹿很有可能是一座得到
专门加强的坚城,利于防守。
2、赵军虽然兵少,但守小城并不需要太多兵,历史上以不到万人坚守一城数月的例子
比比皆是,所以秦军即使全力攻击,也未必就能攻下。(后来章邯守雍丘,也守了很长
时间)
3、既然短时间攻不下巨鹿,把所有秦军都放在巨鹿城下显然不太明智(那么多军队在小城
下也展不开,对攻城没帮助),后勤补给也困难,所以章邯留王离部围攻巨鹿,自己率
主力据守棘原(漳水之南),作为王离军的后援,同时为王离军输送粮草。
4、王离军本身数量不少,加上有章邯军的后援,所以前来援救的诸侯军不敢主动攻击。
(无法迅速吃掉王离军,章邯军来援时,则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
5、巨鹿之战后,秦军与项羽两度交手都以惨败告终,此时秦军虽还有20万,但士气已经
非常低落,不敢与楚军交手了。加上得不到朝廷的支援,所以章邯只能选择投降。
关于王离军的兵力,我认为至少有七八万之众,理由如下:
1、兵法云,三倍围之,当时巨鹿城内还有数千赵军,巨鹿四周的诸侯军(不包括楚军)
至少有七八万,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将巨鹿围的水泄不通(吓得陈余连个援军都不敢派),
王离军没有个七八万人是不可能的。
2、项羽派英布、蒲将军断秦军粮道,前后不过数天,王离军已经感到“乏食”,如果王离
军只有数万,断不会这么快就缺粮。
3、项羽遣英布率军两万先行,其主力部队不会少于六万,则楚军总数应为七八万,如果王
离军只有数万,则按照项羽的战略思想,肯定是先集中攻灭王离军,再回头对付章邯,而
不是先派人去断秦军甬道。恰恰因为王离军兵力与楚军不相上下,项羽考虑到一时无法击
溃这股部队,才改为牵制王离军,主攻章邯援军。
4、巨鹿一战,楚军经过九战,大败秦军,其武勇自此天下闻名。如果王离军只有数万,
章邯又没有好好援救王离军,楚军以多打少,还要破釜沉舟,还有经过九战,岂不是让人
笑掉大牙?
【 在 willams (hawks) 的大作中提到: 】
: 1。同意秦军以巨鹿为饵企图重创诸侯主力的看法。结合当时巨鹿兵少而且是败卒,秦如果真要全力进攻,巨鹿很难坚持。围在周边的几乎是天下诸侯的全部,而他们也看出了秦的意图,迟迟不向前。
: 2。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尚存,还有一战之力。楚军虽胜,损失仍然较大。章邯等人畏惧秦法的严酷和二世赵高的追迫投降,秦军本身尚有余力。
--
修改:forgauss FROM 159.226.47.*
FROM 15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