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六年(一五七八年)十一月十日,高山右近的居城——摄津高槻城被织田家的大军重重包围,远远望去,此城就如同身处云雾中一般。距离城池不远的淀川之滨驻扎着织田家攻击力最强的部队,而前田家的旗指物正在那里迎风招展,士兵们跃跃欲试,似乎等待着总攻的命令。
领有高槻城两万石的高山右近在那一年二十六岁。教名为ジュスト(意:正义之人)的右近和教名为ダリヨ的父亲飞驒守在此前曾几度虎口脱险;直到五年前,主家和田为长被放逐后,高山家才坐上了城主的位子。尽管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经历了多年血雨腥风的乱世之后,右近已经变得和普通的战国大名没有任何区别。
此次的对手前田利家,是个四十一岁的盛年男子。这个人自从十四岁的初阵开始,身经百战,以一杆长枪名动天下。就在三年前,他达成了人生第一个的心愿:获赐越前府中(武生市)三万三千石的领地,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大名,隶属于织田家北陆军团首领柴田胜家。
利家之所以会从遥远的北陆来到这里,是因为之前不久摄津国的领主荒木村重突然倒向毛利氏和石山本愿寺一方,挑起了对织田家的叛旗。作为荒木氏伞下的有力大名,高山右近也不得不参加叛乱,并与前田军对阵沙场。利家与右近,两个日后结下了不可思议缘份男人,就在这种情况下初次相会了。
信长在对荒木氏的战争中出动了极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在利家的周围,集结着明智光秀军、丹羽长秀军、泷川一益军等织田家宿老部队和织田信忠、佐佐成政两军。亲临指挥的织田信长将本阵驻扎在这个庞大军团的最后方。
信长的亲自出马,充分说明了荒木村重谋反事件的严重性。稍前,石山本愿寺和中国霸主毛利氏结成同盟;而荒木倒戈之后,事实上确保了本愿寺和毛利之间陆上通道。不但如此,正在执行播州攻略任务的羽柴秀吉军团也陷入前方别所军、后方荒木军的夹击之中,随时面临全线崩溃的危机。
刚刚听到荒木叛变的消息时,信长并没有轻易相信,“不会什么地方搞错了吧?”他脱口而出。确实,信长对荒木村重的器重程度绝不逊于对其他任何一名宿老。有人说,村重叛变的理由是他一名手下和本愿寺私自交易军粮时被发现,但很难讲究竟是否属实。或许他因身带嫌疑,又惧怕信长的暴躁性格才决定倒戈相向的吧?
对于高山右近这个二十六岁的年轻城主来说,荒木村重的叛变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火速前往有冈城(兵库县伊丹市),拼命劝说村重打消谋反的念头,但是徒劳无功。由于右近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认为和本愿寺结盟就等同于背叛自己的宗教信仰。当时,绝大多数外国传教士都托庇于信长的保护,因此在右近看来,信长的敌人就是天下最愚蠢、最恶毒的人。
但是,右近的妹妹和年仅三岁的长子都在荒木城池里作人质,如果背叛荒木,人质就会被处死。连父亲飞驒守、这个最能理解右近心情的人都高呼着“不能对孙儿见死不救”,并扬言如果投降织田军就切腹自杀。
投入了麾下全部实力的织田信长,以压倒性优势的兵力对高槻城展开无情的打击,将右近逼入绝境。同时,信长还命令耶稣会京都地区的院长奥尔格蒂诺(Gnecchi-Soldi Organtino)劝降右近,声称如果失败就灭绝整个日本的耶稣会组织。这样一来,不要说高槻城,连外国传教士的命运都掌握在高山右近的手中。
[高山一味]
高山一族大概是摄津国高山地区的地头领主出身。右近之父飞驒守曾出仕松永久秀,在担任大和(奈良县)泽城城主时受洗入教。当时年仅十二岁的右近也和族中一百五十多人同时受洗,以后,高山家族成为了畿内有名的切支丹武士团。
--
FROM 219.22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