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宇文氏的发难,宇文氏御林军团从江都返回关中,李密的地盘是必经之地,战事的开端就是宇文氏包围了徐世绩于黎阳仓,为什么?宇文氏千里还家,军粮不足(稍后与李密的对峙中即出现了军粮耗尽的问题),攻打黎阳,拍了李密这个农民头儿,顺便弄点儿军粮是宇文氏很自然的选择,而李密所恃就是兴洛黎阳两仓之粮,这场仗已经很难避免了.
第二,更优越的选择,李密已经得到了洛阳方面的曲款,洛阳皇泰主任命他为辅政,只要击败宇文氏,立刻全取山东之地,河南全境安全到手,可以轻松收编洛阳的兵甲,以百万民军千里沃土为后盾进击关中,这种情况下,李密为什么要选择留着一个大钉子在背后,摄宇文氏之后偷偷摸摸进关中?后来王世充军事集团的洛阳政变是难以预计的.
第三,计划操作性差,所谓摄敌之后,是一个很罕见的军事行动,因为十几万敌军在前面走,基本上会留下一片白地,李密在行进关中的途中,将只能依靠自身的军粮供给(如果达成和约,还要供给宇文氏军粮),在洛阳被占据的情况下,军粮如何转运?必须依靠一个方面军包围洛阳,而以另一个方面军挺进关中.不说瓦岗饥民为主体的军团能否实现这种战略分兵,李密手下也没有可依赖的方面军统帅,瓦岗旧部,裴刘的隋军,各地投顺的民军,饥民,这复杂的人员构成,除了李密本人之外,没有人能够整合统帅.(如果让哥还活着,两个人又在蜜月期还略微有一点可能)
第四,有利可图的诱惑,宇文氏挟御林军还乡,所载乃江都财富,杨广几十年的积蓄,可谓财白动人心;宇文氏杀死杨广,是天下谴责的恶贼,击败他有名声的巨大收获(实际上后来李密也得到了);御林军装备精良,缴获这些装备对于李密多粮少金的状况是一个巨大的补充;最重要的一点,李密后来败于王世充与击灭宇文氏没有必然联系,李密之败有许多偶然性因素,俺个人认为乃是隋末战争的最大意外.
【 在 forgauss (大名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高秀岩)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互相利用还是很重要的,根据当时的形式,李密灭掉宇文化及,如果没有王世充的
: 政变,则李密被招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类似南明和李自成旧部的联合。之样李密既
: 稳固了后方,又有了朝廷的支持,做起事来方便多了。
: ...................
--
FROM 159.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