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方面招降李密的用意,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合作意图的,通鉴中所称的元文都,卢楚后来都死于王世充的兵变中,可见此二人并未得到军方支持,而是王世充革命的对象.洛阳城中主政和主军的两派内争之下,还要分心图李密,是不现实的.在这次图谋的记述中显然洛阳主政方是一厢情愿的,只能说李密战宇文氏对于洛阳方没有什么额外的坏处,也不能说一定有什么好处.
关于北邙之战,整体说来李密方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李密军虽然在击败宇文氏集团的过程中"精兵战马多死",但是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从整个战场形势来说,除了洛阳王氏之外,可谓传檄所至望风归附.瓦岗军的四周都是善意或者从属势力,战线单一.李密军的兵力每天都在增加,而王氏从入援洛阳之初的勒兵十余万与李密相抗,到北邙之战以两万兵做最后一击,势力的衰弱远甚于瓦岗军.兵粮上说李密军背靠两大仓,随意挥霍军粮,"米厚数寸,为车马所蹂践","洛水两岸之间,望之皆如白沙";王氏洛阳已经粮尽,斛米八九万钱,公卿的口粮都不能保证.
北邙之战,李密军无论是守,是战,都是有相当优势的,瓦岗军兵力没有集中,裴刘徐世绩王伯当等重要将领都分守各处,不仅是轻敌,简直是玩寇,竟至于扎营不设壁垒,被人家清晨冲入,战败之后据守兴洛仓,设兵待王军半渡击之竟然没有发现敌人渡河.其中任何一项都属于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王世充可以说运气极好,李密固然轻敌,也点儿背到极点.若是立垒坚守数日,饿也把王军饿死了,即使最后一步能守住兴洛仓,王军依然得饿死,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算是一个意外的.
王世充这一战突然间灵感大发,思路奔放,俨然一代军事大家,呼呼,颇有孙韩风范.
战后,李密若行收裴刘徐王旧军,倚山东,南据黎阳,北结窦氏,远交关中,徐图兴复可也,纵死关东也不失枭雄之姿,而竟投李唐,束手于人,乱臣则子读书至此,莫不掩卷兴叹啊.
--
FROM 159.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