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izi (栀子~似是故人来),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绍兴十二年之后南宋的统军大将 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May 26 11:55:30 2004), 站内
绍兴十二年,南宋三大将中岳飞已经被害,韩世忠领三镇节钺,担任醴泉观使的闲职。只有张俊附和秦桧和议,仍然担任着枢密使,名义上为南宋军队的最高统帅。朝廷前以三大将各任宣抚,兵民兼管,惟恐尾大不掉,因此想办法削除他们的兵权。现在三人已去其二,张俊也被调离了自己的部队,这个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张俊自镇江还朝后,数次上章要求解除自己的枢密使职务,这当然是一种姿态,向朝廷表示自己并没有异心。朝廷不允,到底一下子除去了岳飞和韩世忠,诸统制官们心里多少有些想法,如果现在连张俊都免职了,那么军心如何,就很难说了。再者,高宗和秦桧还需要张俊发挥在军界的影响力,去支持和议。
三宣抚去职,其属下的士卒却不能无人统帅。这一年的正月,朝廷以张俊部将清远军节度使王德为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统帅张俊的淮西军。二月,又将韩世忠部将,暂时统帅淮东军的保顺军承宣使解元的官衔,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了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南宋时三衙总兵官的官衔经常拿来作为高级武将的加衔,并不一定表示是统禁军。各大将手下的资深统制官常有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加衔。此时解元已经是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了,不知是何时除授的,按照情理而论当是在韩世忠掌兵权之后,不过没有看到他在岳飞和张俊按视淮东军时有何反应,姑且存疑。
中游的京西军,也就是岳飞的旧部曲,原来由前岳飞部下的中军统制官武安军承宣使王贵担任权都统制加以节制,此时既然岳飞已经被罪,朝廷对岳飞旧部曲亦是不能放心,于是这一年的三月就由张俊另外一名部将定江军节度使田师中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升为殿前都虞候,并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负责节制京西军。田师中早年在内侍梁方平手下为将,建炎初开始跟随张俊,建炎三年明州之役也在其中,后来随张俊征讨军贼流寇,担任中军统制,成为张俊的嫡系部将。田师中的妻子本来是张俊的儿媳妇,张俊儿子早死,便将她嫁给田师中。由于这层关系,田师中见到张俊就称呼为“阿爹”,委实是把肉麻当有趣。张俊待田师中自也不薄,之后每战田师中都有战功,官阶上升飞快,而别人都不认为田师中是真的善战。绍兴十一年柘皋之役获胜,论功行赏,田师中与王德都被授节钺,时人都认为王德受赏极为应当,但是田师中则不称。不过此时既已和金人讲和,用庸将统兵也属应有之举。田师中没什么统兵的本事,但是擅长谄媚,和内侍交结,后来竟然能够在鄂州都统位上做了近二十年。
田师中上任后,王贵被任命为添差福建马步军副都总管,实际上等于被调离了现役。京西军其他的一些统制,如傅选,李山,郭青等人都不服田师中,陆续被调走,比如傅选即被调到殿前司任职。过了很久才田师中才渐渐将鄂州军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被御赐改名为杨存中。杨存中此时还兼领侍卫马军,步军司,三衙皆为其节制,自五代以来从来没有禁军三衙为一人统帅的先例,为得是使三衙互相牵制,一旦有所缓急也不致全军悬于一人之手。不过五代北宋的三衙军是全国主要的军事力量,而南宋的三衙军地位已经下降到和各地驻扎的御前诸军地位等同,兵力甚至还有所不如,因此并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后来朝廷先后让成闵主管侍卫马军,赵密主管侍卫步军,恢复了三衙由各将分掌的惯例。南宋此时的侍卫马军和步军兵力都不多,统兵官官资也浅。北宋三衙总兵官位在节度使之上,而成闵本为韩世忠部将,赵密本为张俊部将,两人在淮东与淮西军中亦不算是最为资深的统制官,成闵在绍兴和议时军衔仅为棣州防御使,赵密军衔不详,可能是观察使。两人分别统帅马军和步军时,都还没有升到节度使。
绍兴十二年时,刘锜当在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任上。前一年七月和议成之前刘锜就被解除了军权,之后直到绍兴三十年方才重新起用。
--
FROM 24.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