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
《赵策四》燕封宋人荣趸章、赵太后新用事章,《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章,所
记都
为前 265 年事,反映此年前后赵、齐、燕、秦之间关系,综考于下。
赵策四
燕封宋人荣趸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
五十
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马服君谓平原君曰:「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
君而
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
敌国
者也。今君以此欲齐,而求安平君而将之,国奚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
居燕
,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即着燕
矣。
然则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
听仆
矣。将军无言已。」马服君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
涉血
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趸;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
两言
者,安平跑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
复霸
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雷同,车甲
羽毛
?? 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
夏,
军也县釜而炊。得三城也,城大无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之言也。
"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平原在今山东平原南,高唐在今山东
高
唐东北,为齐国五都之一,二城均为黄河东岸重镇,与河西之赵国隔平原津相望,令庐
当亦
距此不远。三城及周边"陵地城邑市五十七"都应属所谓"济西"。惠文王二十五年(前27
4 年)赵曾攻取高唐,至孝成王元年,赵仍占据着以高唐为中心的济西之地。
"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此事《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列传失载,可能在
平
原君举荐其治国赋之后,前 273 年阏与之战以前。
"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此盖指燕乐毅破齐事。
"得三城",《赵世家》:"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
"
中阳当作中人,在今河北唐县西南;注人在今河南临汝西北。赵移兵攻韩,可能因为此
时韩正附秦之故,此年为韩桓惠王八年。案韩桓惠王年幼即位,此时亦是韩釐后摄政,
即所谓"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彊秦魏之兵",其内政不稳,故各国
均插手欲操纵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
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
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必有所 ?? 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
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
解。
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缺,以卫
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
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
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
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
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
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
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
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
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
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
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
,
而况人臣乎?」
此章又见于《赵世家》。
"长安君",惠文王与惠文后之幼子。案由现存史料,惠文王至少有四子,第一太子为《
庄子·说剑》中之太子悝(可能死于惠文王二十二年之大疫),第二太子为孝成王丹,
孝成王有二母弟,即《赵策四》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章之庐陵君及本章之长安君。
"左师",春秋时期宋有左师,为执政之一。此赵之左师当为安置老臣的闲职。
"燕后",惠文王与惠文后之女嫁于燕者,可能为燕武成王之后。
"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官",可知当时赵国官制实行郎官制,宫廷郎卫多可获提升,为秦
汉
官制沿用。
齐策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
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
乎?」威后曰:「不然。茍无岁,何以有民?茍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
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
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
至今不杀乎?」
"赵威后",当即惠文后。由威后熟悉齐国内政之事推测,疑其为齐人。
"钟离子","叶阳子",此钟离、叶阳皆应为齐之邑名,今地不详。
案以上二人皆为齐之"处士"。战国时期齐之处士为齐国中层社会中很有影响的势力,《
齐
策四》齐宣王见颜斶章之颜斶、《齐策六》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章之狐咺、《田单列传
》之
画邑人王蠋皆其代表也。盖因齐政治经济制度与晋不同,而有其自身的特色。战国时期
各国
普遍采用国家授田制,自耕农直接由国家授予土地使用权,向国家负责,相应的其政体
亦为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齐国则在基层组织上保留着较多春秋时期乡邑制的特点,作为乡
邑领
袖的处士继承了一些春秋时期邑大夫的权责,起着联接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的枢纽作用
。故
齐闵王的政治崩溃,首先表现在诛负郭之民狐咺;乐毅破齐以后,仍要极力拉拢画邑人
王蠋
。赵威后在此斥责齐襄王,即首先提到他不重视以"钟离子"、"叶阳子"为代表的乡邑处
士"助王养其民"、"助王息其民"的重要社会政治作用,是未能吸取其父亡国之教训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应即齐之所谓"巫兒"。《汉书·地理志》记齐地风俗云:"始桓公
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兒",为家主祠,嫁者
不
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案"巫兒"为齐地之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对这一习俗现代研究
者已多有注意。
"於陵子仲",於陵在今山东邹平东南。
由以上三章可知,前 265 年秦攻赵之役,实为秦燕联兵攻赵,秦可能并未实际出兵,故
《
秦本纪》不载。燕以荣趸为将攻赵,引发赵联齐反攻燕作为报复。赵太后新用事章仅言
秦而
不言燕,燕封宋人荣趸章仅言燕而不言秦。赵之所以质长安君、求将齐相田单以御秦燕
,一
是因为孝成王年幼新立,需外援以稳固内政,二是为了借共同伐燕之机,修缮与齐国的
关系
。赵自五国破齐以来,一直占有济西地区的齐国领土,"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
城
邑市五十七"正是这一赵占齐地的一部分。可见此次赵为与齐改善邦交的努力,绝不仅是
出
质爱子长安君,而且附有归还齐旧地及共同攻取燕地的领土条件。而这次齐赵联盟的枢
纽人
物即是齐相田单,平原君不顾赵奢等人的反对,坚持借田单为将,并于次年甘愿出让相
邦之
位与田单者,其原因正是为此。赵在惠文王后期与孝成王时期,已与秦形成争霸之势,
急需
盟国以壮大其抗秦之实力。而此时燕与赵之间有难以调和的领土纠纷,赵对燕常予以歧
视;
魏易受秦攻击,自顾不暇;故能援赵之大国,只有齐楚。赵之相田单,封春申君,即是
拉拢
齐楚的手段。
但此次赵联齐之努力,仅取得了短暂的成果。不久长平之战爆发,齐严守中立,拒绝援
赵。
究其原因,恐怕是其时田单已死,其后继者缺乏远见所致。
《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章之赵威后,应即《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章之赵太后
,为
赵惠文王之王后,孝成王之母,在孝成王初期曾摄政。故齐王使赵,先问于太后。观赵
威后
熟悉齐国内政之言,颇疑其本为齐人,从年代上猜测,可能即是齐闵王之女,襄王之姐
妹。
齐闵王后期,前 288 年,曾拒绝秦共同灭赵的提议,而与赵惠文王会于平阿,并策动第
三
次合纵攻秦。赵惠文王时年 20 岁,威后嫁于赵,当在此年前后。
--
FROM 123.112.156.*